“ 信”,即诚信,是诚实守诺,不欺不瞒的品格。孔子一再提倡忠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不立”,将信与文、行、忠并举列为四教,认为其对养成君子人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其对“信”的重视。孟子更是将“信”看作是五伦中朋友一伦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并将诚与信相联系,阐释了诚信的内在关联。儒家把“信”看做为人处世的根本之道,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重视诚信的经世致用,承载着“四端之心”的道德践履和理想人格信条。
孟子曰:“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强调有“信”是朋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同时他拓展了“信”的涵义,将“诚”与“信”联系到一起,将“信”从“人道”抬升到“天道”的层面,所谓“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离娄上》),唯有诚心,人才能打动他人,才能在社会上处事不惊,所以“诚信”的深层含义是正心诚意,拥有美好品德以致“信”。荀子发扬了这种文化,他认为君子当“不言而信” (《 荀子·儒效》), 将“信”作为君子的重要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