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子说信 [复制链接]

1#
《论语》说“信”不算多,共38字32句。它的基本含义是相信、信任、信誉
第一部分是情境对话,共14句17字:
1、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公冶长篇)孔子要派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2、宰予昼寝。…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篇)宰予大白天睡觉,… 孔子说,最初我对别人,听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家,听他的话,还要的行为。
3、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篇) 颜渊、子路站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两人说了后,子路问孔子,我们也想听听老师您的志愿,孔子说,我愿老年人得到奉养而安乐,朋友以信实相交,年少的能得到抚养。
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篇)曾子生病了,孟敬子去探病,曾子说,… 在上位的人,所应重视待人接物的道理有三项:容貌举止依礼而行,便可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放肆,脸色端正,便容易使人相信,说话言辞语气得体,便可避免别人的鄙陋不合理的话。
5、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篇)子贡问,孔子说,充足粮食,充足军备,然后使人民相信政府,子贡说,如果不得已要在这三项中去年一项,可以是哪一项,孔子说,去年军备,子贡说,如果再要去年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没有粮食人就要死亡,但假如人民不信任政府,国家的威信就建立不起来。
6、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颜渊篇)子张问如何提高品德,明辨疑惑,孔子说,亲近忠信的人,使自己的行为也趋向于道义,便是提高品德,喜欢一个人时便要他生,讨厌他时便要他死,既要生,又要死,这就是迷惑。
7、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篇)齐景公问如何治理国家的道理,孔子说当国君的要尽国君的道理,当臣子的要尽臣子的道理,做父亲的要尽父亲的道理,做子女的要尽子女的道理。齐景公说,对啊,我相信,要是君不尽君道,臣不尽臣道,父不尽父道,子不尽子道,纵然有粮食也轮不到我来享用了。
8、樊迟请学稼。…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篇)樊迟要学种庄稼和蔬菜,… 樊迟走后,孔子说,这真是个不识大体的小民,樊须啊,在上位的人好礼民众不敢不敬,在上位的人好义,民众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好信用,民众不敢不诚实,能做到这样子,四方的民众都会背着孩子来归顺你,何必自己去种五谷呢。
9、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子路篇)子贡问怎样才算得上是士呢,孔子数说了一等的士、二等的士后,子贡问,那么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话一定信实,做事一定果断,坚定自守,是个识量狭小的人,也可算是次一等的吧。
10、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宪问篇)孔子向公明贾问关于公叔文子,你相信吗,公叔大夫平时不苟言笑也不贪取。公明贾说,那是告诉你的人言过其实了,他只是在应该说话的时候才说,应该笑的时候才笑,所以人家不会讨厌他,在应该取的时候才收取,大家也不会讨厌他收取。孔子说,他真的能做到这样吗。
11、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子张书诸绅。(卫灵公)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信实,行事笃厚谨慎,虽然到野蛮国家也行得通,说话不忠诚信实,行事不笃厚谨慎,虽在乡里间行得通吗。子张立即把孔子的话记在衣带上。
1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篇)子张向孔子问关于仁的事,孔子说,能做到恭、宽、信、敏、惠就是仁人了。
13、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篇)孔子对子路说,你知道六言与六蔽的事吗,来,我告诉你,…只喜欢诚信不喜欢学习,所受的蒙蔽就是贼害…
14、尧曰:“咨!尔舜!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尧曰篇)尧说,啊舜,… 宽厚待下,便能得众人的拥护,诚信待下,便能得民众的信赖。
第二部分是语录,共18句21字: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自我反省,替人谋事有不尽心的吗,跟朋友交往有不信实的吗,老师教我的有不温习熟了的吗。
2、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篇)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乘兵车的大国,处理政事应该谨慎专一而取信于民,要节省国家财用而爱护人民,使用民力要挑在农闲的时候。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篇)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恭敬长上,言行要谨慎信实,广博地爱众人,而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此恭行而有余力再学习诗书六艺。
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篇)一个人将敬重贤人之心来替代爱好美色之心,奉事父母能竭尽心力,奉事君上能献身尽职,跟朋友交往能言谈信实,这样的人,虽自谦说自己没有学习过,我必然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便不威严,所学的也就不会坚固,亲近忠信的人,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人,有了过失不要怕改正
6、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篇)有子说,与人约信,必先求近于合理,约定才可能实践,对人恭敬必先求近于礼节才不至于遭受侮辱,所亲近的不失为你应当亲近的,那么你也就可以尊敬他了。
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食用,我真不知道他怎样可以立身处世。
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篇)孔子说,就是在十户人家的小地方,必定有像我那样又忠心又讲信用的人,但没有能像我那样地好学的。
9、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盗比于我老彭。”(述而篇)孔子说,我仅传说旧闻而不新创作,笃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物制度,我私下比拟自己为商朝的贤人老彭。
1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孔子以四项内容教人,就是诗书礼乐、修治品行、存心忠厚、与人信实。
11、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泰伯篇)孔子说,有笃厚的信念,又能好学,坚守至死,宏扬正道。
12、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篇)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爽,无知而不忠厚,无能而不守信,这种人我不知他怎么办。
13、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篇)同本组第5 条。
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吾不信也。”(宪问篇)孔子说,臧武仲据守他的封地防,要求鲁国立他的后代,虽然人家说他不是要挾国君,我是不相信的。
15、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篇)孔子说,不事先预料别人的欺诈,不预先揣度别人会失信,但是却能早先发觉的人是一位贤者吧。
16、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篇)孔子说,君子为人处事,以全家作为原则,用礼节去实践,用谦逊的言语表达出来,用信实的态度完成它,这样,真是个君子。
17、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张篇)孔子说,守德不去宏大,信道不能笃实,这样的人可有可无,有了他也不能算有,没有了他也不能算没有。
18、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张篇)子夏说,在位君子首先应当得到民众的信任才能使作他们服劳役,如果没有得到民众的信任,他们会以为是虐待他们,先要得到君主的信任然后才能进谏,如果没有得到信任就进谏,君主会以为是在毁谤他。
“信”是古代社会中一项很重要的社会活动的规则,如果说“礼”规范了活动的程序,那么“信”就是对实行这种程序的一个承诺。“春秋尊礼而重信,信重于地,礼尊于身。”(春秋繁露·楚庄王)。由此可见信的重要性。
信,作为相信、信任、信誉,在意义上是有差别的,其实与前文中“知”的情况一样,存在着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动词还是名词的差异。“知”转了个弯,从“知,词也”到动词。“信”原本就是一个动词,仁义礼知信这五常中前三者是名词,后二个作为伦理因素是动词。
《说文》说“信,誠也”。在《论语》说信的这些句子中,包含了关于信的多种用法,但并没有对信本身的意义更深入的分析,而这种分析将留待战国时的诸子百家来完成了。不过基本的内容这里却已经存在了。韩非说:“忠,所以爱其下也;信,所以不欺其民也。”(韩非子·难一),由于“信”本身就包含了敦厚笃实的意思在内,所以后来从“信”发展出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忠信”,一个是“诚信”,这是此后思想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的内容,都是从“信”而出发形成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