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无信则不立 [复制链接]

1#
今之谓“诚信”乃“诚实守信”,其中包含两层含义,即“诚实”和“守信”,这就要求人们不要说假话,大话,空话,不要光开一张空头支票,而是要履行自己的承诺,要能诚实、守信二者兼而有之

自古道:“人无信则不立”,诚信其实是一中涵养,是一种情操,贾平凹先生在《明月清泉自在怀》一文中指出:“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要紧的是心中的那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诚信是构建人格大厦的顶梁柱,没有诚信,就无从谈人格,即使装饰的再好,也只不过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肥皂泡,虚幻无比,空空如也,极不实在,稍受点外界压力就会破碎。

古往今来,有多少事实证明了“信”之重要性,任何组织或是个人都因诚信而存,因背信弃义而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千金难买的一笑,便上演了“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最后虽博得美人的一笑,如愿以偿,却从此失信于诸侯各国,乃至外敌入侵时孤军奋战,无人救援,最终导致了国败身亡,自食其果。相形之下,商鞅变法时曾立木为信,博得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使变法能得以很好地进行,加速了秦国的繁荣和富强,并为秦国日后一统六国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汉高祖刘邦入主关中时,与民约法三章,取信于民,为最终击败强大的西楚霸王项羽作了很好的铺垫。三国时期,关羽因诚信而闻名于天下,受人敬仰,万古流芳;与之同一时代的一代猛将吕布则见利忘义,背信弃义,为诸侯所不容,乃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还曾记得古时有位大官到某地访问时,当地的孩童骑着竹马列队欢迎,并问他明年是否还来,他满口答应,到第二年他果然如期到来,身为大官竟把与孩童的戏言当作一个诺言,其诚信之高风实堪传成千古之佳话。

到如今,随着经济、科技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诚信也日渐受世人的青睐,“人无信则不立”这句千古训诫日渐被个中活生生的事情证实。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者往往能和气生财,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好,比如在我国的南方某家企业,曾经是由夫妻经营的个体户,做蔬菜供销的生意,由于他们能待人以诚,从来都不干些断斤少两、以次充好的勾当,现在已使他们的个体户一越为一家蔬菜供销公司,使得自己的家业乃致事业越做越大。可见拥有“诚信”这样的人格魅力定能让自己在事业中有所成就。相形之下,无“诚信”者则将处处碰壁,至于他们的事业当然将会是寸步难行。一直以来,许多大市场内都是分散的经营主体,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个体户。在有些地方,我们时常看到销售商“货物出门,概不退换”的做法,这不仅有损消费者的利益,同时对商家也极为不利。由于担心怕买到假货时“退货难”,有不消费者干脆打消了去百货类大市场购物的念头,这样一来便使那些商家失去了消费者,没有消费者的生意当然要举步惟艰,他们或许在吃了苦头之后才能引起他们对诚信的足够重视,如此的话,那为何不从现在做起?

诚信其实是平凡普通的,反映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中,你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尽量去作到;当你作为卖家,不要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当你填出一张“三包卡”,就请遵守自己的承诺……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做到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做事坦荡,只要心中存有诚信的意识,做到诚信又有何难?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中高尚的思想品德,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诚信的故事!曾子杀猪为一“信”字,商鞅变法,取信与民,汉代的季布“一诺千金”是诚信……撇开以前的那些不说,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历史使命,要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就更要从我做起,诚实守信,遵守自己的诺言。要时时警醒自己,让“人无信则不立”的警钟敲响在耳边,有如余音绕梁,回响不绝,要以诚信之高风来赢的他人之尊重和信任。

作为一名贫困大学生,很荣幸能取得社会的帮助和信任,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助我完成学业。常言道:“受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定当自强自立,争做生活的强者,用诚信来永葆自身的人格,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待我学业有成,我定会履行自己的承诺,还清贷款,并将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知识,自己的力量。

大海有了大鲨的穿梭而更加澎湃,天空有了雄鹰的展翅而更加透明。摘圣洁的雪莲上雪峰,采珍贵的明珠下海底,生活是一张琴,只有战士的手才能奏出战斗的乐章。“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不管前程的路是宽敞平坦的光明大道,还是坎坷弯曲的羊肠小径,我都会让诚信伴我前行,千年万古,色不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