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所谓智即知高于天。古时智写成知,也就是说,知者为智。知有知行,知己,知人,进而知地知天,天为大道,自然之力,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是知之大成。所以,将知置于天(日)上,是与小知(慧)相区别。以示真正的大智者,应懂得天理运行之道,要有观天下而自处的平淡,要有行宇宙而不枉的风范。所以,知高于天,是一个境界,智的境界。


  一、智姓源流 东周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姬逝敖(荀息),以采邑(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土地,又叫食邑)“郇”为姓,后去“耳刀”旁,加草字头为“荀”。《赵世家》索隐引《世本》云:“逝敖生庄子首”。 在晋景公时期,晋国大将荀首(荀息三子),因功被分封采邑于“智”(今山西省运城地区永济市北部、临猗县南部、永济市蒲州老城东南一带),他以封邑“智”为氏。


 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只有统治者才是“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可成为“仁人”,而“小人”无智。儒家把“智”看成是实现其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要实现“达德”,而要实现“达德”必须经过“知”的五个步骤,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汉儒则把“智”列入“五常”之中。

分享 转发
TOP
2#

智"是先秦时期歧义最多的道德范畴之一.本文拟从内涵、来源、"智"与"知"、"知"与"仁"等几个方面,对先秦儒家的"智"德思想作简要勾勒,以期对深入理解"智"道德范畴有所裨益[em01]
TOP
3#

人生就如白驹过隙一样何其的短暂!生命又是如此的脆弱汶川5.12举国悲哀“风云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寒秋”在这稍纵即逝的日子里,我们只有充分用好每一分每一秒!才能最终实现人生的理想!一个人最大的聪明莫过于不“二过”,“三人行必有我,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打过集体的力量!正所谓“他山只是可以攻玉”!只有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积极吸取他人的长处,博采众长!才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合用!此乃大智大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