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智育的前提——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 [复制链接]

1#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外,还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是教师最宝贵的育人品格,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终身学习的精神境界。孔子在这方面作出了典范,无论什么人向他请教,他都毫无保留地教诲。子贡称道夫子/FONT>“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孔子指出/FONT>“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知识而能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样的人才可做教师。


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业对人才的专业要求更加强烈,教师这一行业也不例外,但是所不同的是,教育加工的“材料”和生产的“产品”是“人”而不是“物”,人是思想情感复杂的动物,并且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感性思维发达,可塑性强。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所要具有的专业素养指的不仅是专业的书本知识,还应具备调节学生心理、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问题的“活知识”。陶行知先生倡导学生要“活读书、读书活、读活书”,教师也应该做到“活教书、教书活、教活书”,这里的“活教书”和“教书活”指的是教学方法要灵活,而“教活书”则指的是教育内容要广泛而实用,教育内容既包括书本知识也包括与现实生活更加贴近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解惑”指的就是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走出疑惑,这也应该属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当然前提是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敬业乐群”,“群”指的就是学生,教师主动地亲近学生,既要维护教师的身份尊严又要尽量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去找老师解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7 17:06:3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