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智”不是简单的聪明,更是一种明辨是非的品质,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孔子说:“智者不惑”,只有在大是大非中保持不惑的人才能称得上智者。如果是简单的聪明,“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总之,智这种品质,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

分享 转发
TOP
2#

智换而言之就是睿智、敏锐、智慧等。古之智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居,达则兼济天下,出淤泥而不染、观天命而安身、非淡薄以明志非宁静以致远。能在和平年代声名显赫、功成名就,战乱年代亦能明哲保身、进退有度。放眼今天科技迅猛发展,社会高度发达,一天一个时代的变更,唯有智者依旧运筹帷幄笑傲江湖。

TOP
3#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的就是不同的人,由于每个人的构成思维方式不同,所处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所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这就是人们在“智”方面的差距。为什么西方国家如此的发达,能够在世界引领潮流,是因为它们能够应用先进的技术和科技。比如说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美誉按社会的发展的阶段就步如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外来人口的纷纷移民和从各国贩卖的殖民者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所以它能够在世界领先,在这主要是因为它自身的努力,发挥自身的价值,利用已有的价值去创造价值。这就启发不发达的国家,依据自身的国情,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拥有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创造财富。

  

TOP
4#

儒家思想中的“智”

  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
  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相依互补,恰成一完整的范畴系统,构建为人道的全部蕴涵。
  到了汉代,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确立,“智”位列其中。[3][4][5]

佛教术语中的“智”

  音译:若那、阇那。
  意思:指人们普遍具有的辨认事物、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或认识。
  类型:二智、三智、四智、五智、十智、二十智、四十八智、七十七智等。[
TOP
5#

智:智慧是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东西,它不见得就是拎出来的一句两句的警句,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思维的方式。真正的智慧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面对人心,你拥有什么样的判断力。而我们今天该如何获得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论语》里面,自始至终充满着智慧。智慧是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东西,它不见得就是拎出来的一句两句的警句,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思维的方式。《论语》总是用最朴素的话去点明那个至高的真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