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保持一颗“虚静之心” [复制链接]

1#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要通天道必须要理性客观地看待世间万物,只有摒除了主观性才能少私寡欲,才能得到个人本心的清静。存在于自然之中的事物都是通同一则的,只有感受蕴于自然之道才能保持虚静之心,进而常久自然,不危矣。

老子看到了人类现实生活与理想道德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同时提出了逾越这一差距以达到现实与理想统一的方法。并且肯定了人们想要到达道德的理想境界是完全可能的。

老子在道家思想中肯定道之存在,但老子明确表示道是不可知不可名的,道是万物都在效仿的共性却又不可名状。真正的道处于无形无象,但人又顺应天地之法则,天地效法道之通则。老子分别提出了道这样非物化的概念,由此来维护个人的伦理道德观念。

在看待老子的道德观时,应该怀着哲学的心思,即勇于对存在存疑提议的心态。对前人的观点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特别是像老子这样已经对道德观念建立起某个成熟体系的哲学家,要从他们的思想中不停汲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