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礼仪的作用 [复制链接]

1#
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会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人们在交往中 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闹出笑话,所以熟悉和掌握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处。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的恰到好处。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
分享 转发
TOP
2#

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我国历来是礼仪之邦,礼仪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礼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能折射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随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使得世界各地的礼仪习俗不断融合发展,体现了礼仪的至关重要。

TOP
3#

规范的礼仪在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礼仪是人们表达感情最直接,也是最好的方式。比如,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关心,同事间的相互问候,朋友之间的相互关怀,这些看似细小的礼节形式,会像一条美丽的纽带,把自己同交际对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人际关系的人性化的美丽风景线。礼仪在交流中的重要越来越突出,因为只有讲究礼仪,共同把礼仪来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才能更好地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之情,增近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讲究礼仪,可以唤起人们沟通欲望,建立好感和信任,进而形成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交际的成功。 如果不讲究礼仪,即使你心里再尊重对方,想得到对方的好感,也不一定会给对言留下好的印象。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因此必须遵守礼仪的规则和方式。

TOP
4#

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佳信与义。

——唐张九龄
TOP
5#

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反之,弃礼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便将如周内史过所说的:“礼不行则上下昏”,而儒家所鼓吹的理想社会和伦常便无法维持了,国家也就不可得而治了。因此儒家极端重视礼在治理国家上的作用,提出礼治的口号。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
TOP
6#

礼是指道德的行为规范、审美的行为规范、有序的行为规范。

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谈得上礼?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谈得上乐? 礼的精神是自己谦卑,尊重他人。

“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荀子也讲“礼者,所以正身也”,“礼以成文”。不能将传统礼教全盘否定,可以将传统礼教区分为中华人文礼教与封建礼教,中华人文礼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体现出仁爱、和谐、秩序、优美等原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而封建礼教则是存在于封建时代,体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特权、尊卑、奴性等封建特色的行为规范,是必须批判和否定的。对“礼”的倡导,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谦逊好礼的民族品格,获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

礼是一种习惯

来而不往,非礼也。一时,礼被人们误解成了应酬才有的模型。殊不知,礼,是一种习惯。

礼,是发自内心的道德的体现。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其礼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举止。可以是一个默默的微笑,也会是也一句贴心的问候;可以是一件保暖的棉袄,也可能是一滴解渴的清泉。但是,礼,绝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形式性的问候。

有道德的人,礼待他人自然得体,彬彬有礼。对人有礼貌的人,即便没有任何言语,也深知对方的礼之所至。出门时的习惯性的叮咛,回家时习惯性的慰问,遇到熟人时习惯性的招呼,见到老师时习惯性的问好,都是礼的体现。不是强迫的动作,也不是硬压的回应,礼,是发自内心的不自觉的条件反射。

礼,不讲究场合,越是讲礼的人,越懂得礼的时间和场合。并不是他们拘礼,而是他们知道,礼贵在自然。润物细无声的礼贤下士,是最真诚和感人。
TOP
7#

“智”包括重视教育的精神、重视文化的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求实精神、批判精神、反思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等。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非常重视“智”,他说“知(智)者不惑”,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大学》中讲“格物致知”。在封建时代专制主义的压迫之下,“智”受到了极大损害,出现了迷信与盲从的劣性。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科学精神”,改革开放时代倡导“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要回到“智”的正道上来。要坚持“仁智统一”,否则“智”便会流于狡诈。倡导“智”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重视文化、崇尚科学、尊师重道、求真务实的民族品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彼标准,也是最好标准。理论必需联系实践,才能付诸现实。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应该“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智慧是生命的结晶,智慧拥有无上的光芒,从古至今,智慧带领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被抛弃的时代,智慧指引我们不断前进。智慧才是发展的动力。

在中国,“智”又是和“仁”联系在一起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大善,大智的,“上善若水”,水是流动的,滋生万物而不以为己功,水流湿而曲下,而正是这种养万物而不争,纳细流而无小,才能成就其大,其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是夫!所有人类所谓的最终真理,我们都能从水中看见看见其倒影。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只有统治者才是“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可成为“仁人”,而“小人”无智。儒家把“智”看成是实现其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之一。佛教经论中有把智比作利剑、利箭、灯光的。如《维摩经·菩萨行品》有“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大智度论》卷十有“智慧箭劲利,破憍慢诸贼”等语。诸经论中还把智慧比作大海,广大渊深难测
TOP
8#

唐张九龄曾经说过“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知廉耻,知礼仪。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约定成俗的习惯,每个民族每个种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礼仪规范,如果你不懂礼仪,就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TOP
9#

礼仪,对于各级行政机关来说,是纠正日下老百姓普遍反映的“衙门的门难进、脸难看”的不良风气,端正文明行政的有效手段。对企业来说,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提高企业员工办文办事、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企业认证和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


礼仪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具体有:着装礼仪、佩饰首饰礼仪、通联礼仪、馈赠礼仪、仪容礼仪、举止礼仪、沟通礼仪、表情礼仪、聚会和应酬礼仪、就餐礼仪、求职应聘礼仪、办公室礼仪、常用交往礼仪、会议礼仪、仪式礼仪、营业人员礼仪、涉外礼仪、习俗礼仪、电话礼仪、公务员礼仪、营销礼仪、情商等。


礼仪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礼仪的对象化。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中,对礼仪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大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比如,对于饭店业的礼仪,就基本相同,而不等同于其他行业的礼仪要求,但每个饭店的工作人员情况不尽相同,所宣扬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可能不一样,所以又有所区别。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切记这一点.

TOP
10#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

TOP
11#

很多时候,我们与很多人的交往并不深,生活中总是不乏点头之交。这样的话,他们对自己的印象就不是好朋友、亲人们对自己的了解了。那些人看自己,大多是看第一印象的。如果我们想给这些人留一个很好的印象的话,就一定要有很好的礼仪才行。一个不懂礼貌的人,谁愿意与之交往呢?
TOP
12#

儒家特别重视礼,孔子更是强调礼。如今我们想要立足在这个社会上,就必须懂得礼仪的。学生有学生的礼仪,在学校有对老师的礼仪,在家有对父母及长辈的礼仪。所以我们必须学好礼仪,这也是我们人生的一堂必不可少的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