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礼数 [复制链接]

1#
礼是儒学的又一大精髓之处。礼提倡古代等级制度,古书上的礼与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礼有所不同。古书之为礼,多指传统封建社会中的礼乐制度,也指森严的等级制度,由于这个原因,在五四时期也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批判。在当时,已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为代表的五四青年,宣扬民主反对等级和专制,使得当时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当今礼学则多偏重于人们自身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礼学规范。为人处事在当世当人应表现出的礼节与修养。

分享 转发
TOP
2#

中国由古以来称为礼仪之邦,可如今的礼仪现状却无不令人担忧,正如楼上所说,虽然现如今注重的是人们自身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礼学规范,也就是礼节与修养,在我看来,许多礼仪性的东西,已被日本韩国学去并发挥出来,中国礼仪文化日渐流失。
中国礼仪可以是一门很大的学科,无论在会面,餐桌,还是喝酒,正式社交场合,中国礼仪都是一朵奇葩,但往往很多人没有学习或是接触这些文化,往往在社交中闹笑话。
学习礼仪并不是为了不闹笑话,它是一个人道德情操和修养的体现,建议大学开设礼仪课,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TOP
3#

儒家主张礼治,以差别性的行为规范即礼作为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的工具,同法家主张法治,以同一性的行为规范即法作为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的工具,原是对立的。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TOP
4#

礼的原则  

        “尊重”原则: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

        “遵守”原则/B>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

  “适度”原则:现代礼仪强调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

  “自律”原则:交流双方在要求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