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伦理与礼仪” [复制链接]

1#
伦理和礼仪涉及到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身边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又不可或缺。它渗透到每个人的骨髓里,是无论人种、不分国籍的普及。也许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不用的规范和程度,但是它们在历史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特征是不能磨灭的。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都需要伦理礼仪的约束。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所谓“礼仪”,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而我们大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更免不了与他人打交道的机会,所以学习社交礼仪、提高礼仪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  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实际生活中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讲礼仪的基础是提高个人的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讲礼仪将越来越流行。这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现。要形成这种礼貌文明之风,关键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人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后,讲礼仪才能顺理成章,否则,就是建在沙滩上的高楼,只有样子,没有实际用途。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大到从外交礼仪到用餐礼仪,小到从接物递物到乘车行路,都需要进行细致的学习,礼仪的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他人,方便他人,所以在学习中也要善于记忆,才能运用自如,变成自己终身受用的文明行为。
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我们在交往中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闹出笑话,所以熟悉和掌握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处。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的恰到好处。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礼仪一旦形成,就有一种相对独立性。我们今天的礼仪形式就是从昨天的历史中继承下来的,有不少优秀的还要继续传承下去,而那些封建糟粕,则会逐渐被抛弃。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礼仪虽然相对来说较稳定,但它也毫不例外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社会交往的扩大,各国民族的礼仪文化都会互相渗透,尤其是西方礼仪文化引入中国,使中华礼仪在保持传统民族特色的基础上,都会向更文明更实用的方向发生变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