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礼——一个不可丢的东西 [复制链接]

1#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与修养的外在表现,具体体现为人的语言美、行为美、举止美,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待人处事符合一定的社会文明规范;其理论内核主要是围绕如何严于修身律己、尊重他人、承担社会责任而形成的关于伦理道德的一整套理论体系。一般来说,礼仪教育呈现为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的一个递进过程。毫无疑问,礼仪教育应当从学前阶段抓起。承担此项教育的主体,在通常情况下,首先应当是儿童的父母与学前教育机构。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父辈母辈,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不少人都有过一段蹉跎岁月,经历了从精神到物质的种种磨难与困顿。无论他们自身现状如何不同,在其心中却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自己可以再受千般苦,就是不能苦了孩子。爱子之心,本无可指责,但是,当这种爱心一旦缺乏正确的导向乃至泛滥成为“溺爱”的时候,事物往往就走向了反面。玉不琢,不成器。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而对孩子百般呵护,却忽略了对璞玉的雕琢,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因为“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当孩子被当做“小皇帝”供养的时候,上述状况更为严重。其实许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这种状况,但是他们却抱着“孩子还小,长大就会好”的得过且过思想,放松乃至放弃了儿童启蒙教育阶段这重要一课。“融四岁,能让梨”的历史美谈,如今几乎成了空谷足音。从我国当前众多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及各种学前班等)看,它们将较多的精力首先放在保证儿童的安全与健康上(这并不错),但在教育方面,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盲目性。其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将小学知识教育提前化,幼儿园开始学习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数学课程;二是急功近利,缺乏针对性,不切实际地培养所谓[em01]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