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中的礼仪已经与孔子所说的周礼不可同日而语,其中的增加损益也在历史的投影中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想要对现代生活的“礼”做到具体的把握,那需要参看一本关于现代礼仪的专业书。我们从《论语》中的思想反思现代生活的礼仪,只能是从根本上作一个整体的把握。那就是,不论是在孔子的时代,还是在其后的汉代、宋代一直到当代,“礼”始终是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是“仁”的思想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现代生活中如何加深提高这种认识。
因为只有按照“仁”的思想去以“礼”处事为人,才能在今天的社会上立足,做事成功,并且交到好朋友。其实这种“礼”就是一种美德,是“仁爱”的表现。有了这种美德,便可以拥有适应现代生活的君子品质。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第四》)只要你有了仁爱,懂得礼的美好品德,你便不会孤单,自然会有朋友来与你结交。
现代学者和文学家胡适大概可以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中知“礼”的榜样。虽说他很早就留学美国,接受西方教育,并且还向封建文化开战,但这并不代表他不守“礼”。他明白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选择地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他认为孔子讲的“仁德”是有道理的,并以此为行事的标准,这便是我们说的“礼”。这个“仁德”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人有爱心,二是对人宽厚,概括起来便是孔子的“忠恕”二字。
他素有长者之风,为人和蔼有礼。有一段时间,他在米粮的住宅,星期天总有客人。有人写文章说:“无论谁,学生、共产青年、安福余孽、同乡客商、强盗乞丐都进得去,也都可以满意归来。穷窘者,他肯解囊相助;狂狷者,他肯当面教训;求差者,他肯修书介绍;问学者,他肯指导门径;无聊不自量者,他也能随口说上几句俗话……”当时的很多学者,在女子面前都是道貌岸然的,但胡适不同,很有人情。到别人家里去,必定与其夫人打招呼,上课见女生衣服单薄,必亲自下讲台关掉教室的门窗。在这些对待他人的地方,可以说胡适是十分随和宽容的。但他对自己,在私德上、立身上又是十分严格的。当时很多留学生,在回国后都把父母包办的乡下妻子抛弃了,但胡适对江冬秀却始终如一。
今天社会生活速度明显加快,与胡适的时代又有了一些变化,但是“礼”的规范还是大同小异,所以我们要从他的故事中学习“礼”。胡适的行事原则一如我们前面谈到的,坚持曾子所说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即以“仁”作为根本,以“礼”作为形式。只要在“仁”的范围内为人处事,无论是在孔子的时代,还是在当代,你所坚持的“礼”都是合乎规矩的,做事也可以游刃有余。可见孔子在《论语》中对“礼”的教诲,在现代生活中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