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仁”或“行礼”,其根源在于“正心”。古人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君子遵循的人生信仰,而通达这一道路的关键在于“正心”;“正心”先要“诚意”,“诚意”则在于“格物致知”。孔子认为,学不仅是要“博文”,更要“约礼”,以后儒之解,是既要有格物的功夫,要“知止”,即“止于至善”。从而可见,学的过程既是向善,“成仁”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起到关键之作用的,即使要“克己复礼”。既然“学”是为了达成“仁”,实践“礼”,那么就必须对“学的方法有所要求。”在一点上,孔子从很多方面提出了“学”的具体方法,所谓“因材施教”也。但是,能称得上为“好学”的,却只有颜渊的“不迁怒,不贰过”。前者是说颜子可以不任情伤礼,后者则体现了他可以择中庸之礼而笃行之 。要做到“不任情”,“择中庸”,其根本条件是“正心”,只有“思诚正心”,才可以做到“好学”。这是对“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人本心的肯定。在孔子思想中,“克己复礼”而“仁”的第一个关键,在于“学”;而“学”的基础在于“正心”,由此,才能够真正的展开“克己复礼”的礼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