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等级:


学校: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班级:07文秘


学号:07311025


姓名:李媛




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义”的原义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说文解字》曾这样解释,“义(義),己之威仪也。从我从羊。”意思说,“义”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我们崇尚羊的形象和涵养,要像羊一样温和、善良、美好。这里讲的“义”,主要是指一种美好、善良的情感和气节。羊在我们生活中,从古至今都是六畜之首,是最美的食品。中国人非常崇尚羊,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把“羊”都用在最美好的事物上面。比如,羊与鱼构成了“鲜”,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羊和鱼都是最鲜美的食品,最好吃的食品。中国人最美好的字眼“美”、“善”上面都有一个“羊”字,都是用“羊”作主要部首来构造的,这反映了人们对羊所具备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并把这种境界作为国人应该追求的品行,作为应该提倡的道德。《说文解字》把“义”同“美”和“善”联系起来解释,“美”和“善”是“羊”字头,“义”的繁体字“義”也是羊字头。所以,义、美、善是同义的。古人强调“义气”,就是指这样一种美好善良的境界和正直正义的气节。孔子极为推崇“仁”德,提倡“杀身成仁”。而孟子非常推崇“义”德,说要“舍生取义”。“杀身”和“舍生”是相同的意思、相同的境界,说明孟子是把“义”和“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的。我们讲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大要素,通常也简化成“仁义道德”,可见,在这五大要素里最重要的是“仁”和“义”两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两大要素。古人云:“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说明中国传统道德的荣辱观也是以是否做到“仁”和“义”作为主要标准的。


关心爱护残疾人是社会各界人士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援助受灾地区的人民,文艺界”为前提。他们把“义”他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儒家把“义”与“仁”、“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其中的“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组织了多场义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日期:2009-12-10



1#


分享 转发
TOP
2#

墨子重义

义:事之宜,作为道德规范和理想人格,是处理人际关系,遵守言约信的道德行为,是君子应具的调节勇而使之不乱、不盗的价值导向。义的本义是仪,是一种仪礼形式。这种仪礼具有威仪。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柟、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 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可见,墨子十分重视义,他认为牺牲自己所不足的人民,而去争夺自己所过剩的土地,这不能算明智。去攻打无罪的国家,不能算仁义。明白这些道理却不去谏诤,不能算忠。谏诤达不到目的,不能算强。奉行仁义不杀一个人,却去杀宋国众多的人,这不能算明白仁义。”

TOP
3#

“义”礼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大礼数,是华夏文化骨架之一。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为前提。他们把“义”他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儒家把“义”与“仁”、“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其中的“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诗经》中也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的说法。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自古就有多少“义”的佳话广传于世,诸如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友谊,平淡如水却又浓厚至深;有三国群雄中刘关张三兄弟的金兰之交,不求同声但求同死。“义”一直是华夏中华的美德、礼数。

“义”也常与“忠孝”“仁爱”一起为人们所推崇,是一种美德、一种品性、一种气质。温文尔雅的东方文化缺“义”不成章法,它向来都影响着华夏民族的每一个时代、影响每一个龙的传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大仁大义方可抵达“和谐”“大同”。“义”作为一种思想理念,不是用来传说的也不是用来把玩的,它应该被人们所修养、用心理会、用行为去验证而非高谈阔论。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方人讲求实在、自由。我们则善崇于儒雅、仁爱、正气,各自有各自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背景。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经济文化全球化的社会,大中华易礼也在受着异国文化的冲击影响。我们作为华夏子孙是永远不能忘记我们自己的传统礼义的,影噶在现代社会发掘出“义”的全新概念,时期为中华之强大辅佐,在中华疆土上永远繁衍流传、生生不息。

很多时候,一些人总是误解“义”的真正涵义,为了“哥们义气”补习伤害他人、伤害自己。“义”本身是一种高雅的、至善至真的礼数,不应该带有世俗、仇恨、利害关联的色彩。我们常说的道义、正义是相对于黑暗和邪恶而言的,不针对个人臆断,也非自己所不喜好。“义”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不断的发扬和推崇!

TOP
返回列表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