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字云长,所谓“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是忠义的化身。
他的一生可以用一个“义”字来贯穿。
当初的“桃园结义”让刘、关、张三人意气相投,誓曰:“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匡扶汉室而“为义结盟”。
兴兵之初,诸侯会集,共讨汉贼。关羽“大战华雄,瞬间即胜”。从他“叉手侍立于后”便能看出他对刘备“末位”的愤懑不满,斩华雄应是关羽全然为“义”而战之一战。又如,斩颜良,诛文丑等等,皆可归为关羽“守义而战”。
就在煮酒论英雄之时,关羽、张飞闻知刘备被请走,立即“撞入后园,手提定剑,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见到刘备与曹操之后,两人便按剑而立。尊刘护刘,可见他的“重义而动”。
曹操大军压境,张辽在关羽失城困窘之中前来劝降,晓以利害,关羽也自知不降必死。按勇士之志,可杀而不可辱,可死而不可降,但关羽正肩负着保护刘备妻小的重任,弃任而死,似有不义,因此,便有降曹一段。但关羽又不同一般降将,他要降汉不降曹,还要让刘备家小得到皇叔俸禄善赡,并且一经知晓刘备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这就是他的“护义而降”。
关羽知晓刘备下落之后,立即辞别曹操,曹操避而不见,便不辞而别。一路上,由于没有拿到曹操文书,守将一一阻拦,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演出了流传千古的夺路之争,也谱写了一段“奉义而辞”的佳话。
为义结盟、守义而战、重义而动、护义而降、奉义而辞,终其一生,正应了我们今天的一句话:为忠义生,为忠义死,为忠义奋斗一辈子;吃忠义亏,上忠义当,最终死在忠义上。令人叹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