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说关羽的义 [复制链接]

1#

被国人信奉为武圣人的关公是中国第一忠义之人,是集各种义于一身的典范。有人说他桃园三结义体现对朋友的情义,千里走单骑提现对刘备的忠义,华容道逐放曹操提现的是信义。正是因为官方喜欢他的忠义,老百姓赞赏他的情义和信义,从而使关二爷不仅受到官方推崇,而且也得到百姓爱戴。自古忠义两全,而关二爷却做到了两全。

        究竟关羽的义是什么样的义,有人也有不同的看法,说他举的是小义,不是大义;是兄弟私义,不是国家的公义。

        义是古时最常用的一个道德概念,成为做人的最高标准,中国传统文化无不把义作为道德的核心内容。《三国演义》、《水浒》等名著甚至把义作为全书的灵魂。

        关于义的解释很多,可能不同阶层会有不同的理解。

        
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最初由孔子提出,但他没有说明其内涵,到了孟子则把义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成为与仁并列的位置。儒家提出义之后,墨家、法家也谈义,并对义有不同的解释。于是义的内涵便有了多种解释,成为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

        就一般理解义是刚正之气,是公正的,、有利于社会大众的道理。孔子的眼里的义就是周礼,而孟子看来义是做人的原则,是朝廷、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合乎伦理道德的人际关系。他们往往把义和利是对立起来的。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利忘义”、“大义灭亲”、“舍生取义”、“见义勇为”、“义正词严”、“大义凛然等,总之私利面前一定要看是否符合义。

        
墨子认为义是一种义气,是“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举义”是“不避贫贱”、“不避亲疏”等。墨子的义是互相帮助,是利人利己行为,这与儒家的义是不同的。

        
现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义也是一种利益,是社会根本利益,一般的利则是个人私利,因此义与利,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的关系往往是整体与局部的矛盾,实际上就是公与私关系,当义与利发生矛盾时,既要反对重义轻利,也要反对利先于义。

        那么《三国演义》和《水浒》的义,是什么样的义?他多是墨子的义,他们往往把义看成义气,不是从“形而上”去思考,更多的是从“形而下”思考,把义理解为私利,小团体的利益。因此,讲义气就是要以诚相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不同的是水浒的义更多的是哥们义气,三国的义是小团体的义气。可见关羽的义不是国家大义,不是民族大义,是兄弟义气,尽管以死相报令人感动,但毕竟比起民族大义和国家大义来境界不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3 21:08:2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