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忠义之邦 [复制链接]

1#
   江苏省江阴市素被称为“忠义之邦”,孙中山曾说“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明末抗清守城战,江阴全城百姓在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的带领下独守孤城八十一天(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后全城殉节,无一人投降,千秋壮烈,唯取一义。清初,“剃发易服令”刚传谕至江南,江阴书吏抄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一句时,义愤填膺,弃笔而出。江阴百姓得知后群情激愤,举明典史阎应元为首领抗清,江阴守城八十一日,杀死鞑子清兵75000余人、3王和18将,后被攻破,最后江阴城仅老幼53人藏于古塔中幸存。阎应元曾于江阴东门城楼题联曰:“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阎吏殉难。还有一位江阴女子投江前噬指血题诗:“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予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时人作诗叹息,“提起江阴城破日,石人也要泪千行。”明《崇祯江阴县志》评价江阴“不独为礼让之邑,实称忠献之邦,长江底柱,允足表峙东南也”。明末乙酉抗清后,获“义城”之名。江阴人民立“忠邦峰”,怀念保邦死难者。状元姚文田于1799年为江阴题“忠义之邦”四个大字,道光年间摹作南门门额光前裕后,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炮击江阴,“义之”二字被毁。1947年,蒋介石为江阴书“忠义之邦”,今刻于南城门。现将姚文田“忠邦”二字刻于忠邦峰后面的忠邦亭内。对于江阴来说,“忠义之邦”这一美誉当之无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