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何为义? [复制链接]

1#
孔子说的“义”是无数品德中的一个。
而孟子则是将“义”这个概念延伸至一个体系的重要人物。就如同梁启超说:孔子言仁,孟子言义,荀子言礼。
李泽厚说:孟子的特征在于,他在继承孔子仁学的思想体系上有意识的把第二个因素的心理原则作为整个理论结构的基础和起点,其他几个因素都直接由它推出。
这个“它”则是指“爱人”。之所以认为这个“它”是爱人。因为梁启超有过此类叙述:孔子死后,门弟子析为二派...一派注重内省的身心修养,以曾参、子思,孟子为代表。
且又有如下叙述:曾子的弟子是子思...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所受影响更为明显。李泽厚依旧有如下叙述:因之,任何国君、统治者只要能觉悟到,认识到自己这颗不忍人之心,从而行不忍人之政,便可以一统天下。且孟子曰: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可见,从字面意思来说,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而其正是爱人的表现,而爱人的表现就是“义”。义之一字不光是有爱人一面。梁启超说:《汉书。艺文志》有《漆雕子》十三篇...孔门智仁勇三德,专讲勇德一派,孟子书中所称北官黝养勇、孟子施舍养勇,移不动行为最后目的,全是受漆雕开的影响。且又说:什么叫义?义者,应事接物之宜也...对于出入进退,辞受取与,一毫不苟。
可见义不光继承了孔子所言的“义”和仁的范围中的“爱人”同时还具有游侠气息(梁启超语)。梁启超说:孟子道性善,说仁义。亦是最好的概括。
四、是仁义还是仁?
冯友兰说:对于个人品德,孔子强调仁与义,尤其是仁。而作为其佐证的正是: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上文已经论证,“义”与其他如爱人,孝悌,敬鬼神而远之,刚,毅,木,讷等都为一种品德。而冯友兰将义作为与仁所相对的一组概念。但将仁义相对的人正是孟子,而孟子的“义”之理论已经脱离孔子所言的“义”。
所以,在冯友兰所叙述的孔子学说中,是“不说义的”。而梁启超所言:义之一字,孔子所不讲,孔子只讲智仁勇。也亦非如此,依照本文论述,以仁为中心,智、勇,亦可作为一种在仁范围内的品德,而非专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