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仁义 [复制链接]

1#

义和仁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就是说,仁是内在的,义是外在的。孔子认为:“义,宜也。”就是说,义要适宜仁的思想


  仁义的主要特征是“刚、毅、木、讷”。孔子认为,做到了刚强、果断、质朴、慎言,就是接近仁了。孔子还认为只要是仁义之事是可以不用受规矩的约束的,比如:“当仁,不让于师”,也就是说面对仁义之事,老师也不谦让。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仁义呢?


  子张问孔子怎样才算仁义,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所说的五者是指:恭、宽、信、敏、惠。即,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只要做到了这五点便是仁义!现在社会缺乏的恰恰就是这几个方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仅仅表现在一系列的利益方面。缺乏仁义的社会只能越来越落后,即使经济多么发达,最终人类也无法达到一种高度、一种境界!人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6 22:36:41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义,一般地是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

义,一般地是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利,就是指物质利益。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

人有正义,虽然贫穷但能快乐,不讲正义的人,虽然富有却不能保存自己。这实在是正义养育人,比利还大,比财物还厚重。所以我们要在正义中活着。

当人们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的时候,那颗睿智的心不曾发现而已。因此,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义利相持,只不过要永远牢记把“义”放在第一位。我们更应该发扬正义之风,维护社会的和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TOP
3#

“义”原指人义、情义;而利,则原指利益、人利。

儒家学派以重义轻利为先见,孔子强调:“不义而且富贵,于我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则以为:“荣辱之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由此可见得,义利问题是人们经常碰到的问题,它们虽是形影相随的,但却有孰先孰后,孰主孰辅之分。

当今社会,很多人利欲熏心,亲朋好友之间的那份情义都丢失了,何谈民族之大义。重义轻利在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是每个人所必需的营养品,经济再发达,少了那份情和义,犹如一个人守着成堆的钱财呆在棺材里,有何意义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