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侨的爱国主义如何体现 [复制链接]

1#
        爱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牵动人心的话题,所谓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提起爱国,华侨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份子。一部华侨史,是一部华侨的血泪史,也是一部华侨的爱国史。广大华侨虽散居世界各地,但却心怀祖国,始终同国内保持着亲密的联系,他们是中华民族儿女的一部分。多少代以来,都保持着一颗爱国爱乡之心。从各个历史时期看,他们都关心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 闽南籍的陈嘉庚、郭鹤年等,广府籍的骆家辉、容闳、陈宜禧、陈启沅、陈芳等,客家籍的胡文虎、张弼士、叶亚来、李光耀、罗芳伯等,潮汕籍的陈慈黉等,他们都是华人华侨中的杰出代表。体现了海外华人华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就拿其中的陈嘉庚来举例吧!
    陈嘉庚早在1910年就参加同盟会,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民国成立后,他一再反对日寇侵略,筹款救灾抵制日货,导致工厂被焚,亦在所不惜。“七七”抗日军兴,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首先把南洋各属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他被选为总会主席,华侨领袖地位从此确立。陈嘉庚的最大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的抗战。就1939年来看,他募集的抗战军费为国币18亿元,华侨汇祖国之款11亿元中捐款约占10%。南侨总会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主要是依靠群众用各种方式劝募。1940年他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视察各战区。访问延安时,所见所闻,综合观感,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表示衷心拥护。1942年,日寇攻占新加坡,他被迫避难印尼,在这期间,陈嘉庚作了自称“俚句”以明志的述志诗,有四句这样写道:“爪哇避匿已两年,潜踪难保长秘密,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故”。他搞到一小包“氰化钾”藏在怀里,随时准备以身殉国,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1945年日寇投降,他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500个社团的联合欢迎。同年11月8日,重庆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给他高度评价,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成为历史性的评价;周恩来及王若飞的祝词:“为民族解放尽了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尽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传诵于海外。
    陈嘉庚先生忠公谋国,无私无畏,当国民党当政之时,他反对汪精卫对日言和,斥汪为汉奸卖国贼,后又反对蒋政权贪污独裁,致电美国总统,抗议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并公开声明不承认伪总统和美蒋条约。1949年,他应毛主席电邀,回国出席全国政协,参加开国大典。他看到伟大祖国站立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耄耋高年,驰驱祖国南北大地,舟车劳顿,席不暇暖,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鼓励华侨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他生前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并一再呼吁祖国统一,弥留之际还对台湾的回归深表关切,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之心。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担任主任委员,丧仪极为隆重。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执绋,廖承志在追悼会上致词。陈毅在吊唁的时候激动地说:“陈嘉庚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作为华侨领袖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追随革命,善始善终,值得后人学习。”8月15日首都各界举行公祭,公祭结束后,灵柩南运,专车经过的许多城市,当地党政部门和归国华侨都到车站献花圈致祭,最后在集美鳌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陈嘉庚先生永息在鳌园中。陈嘉庚先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不仅中国内地人尊敬他,而且华侨和海外华裔也尊敬他。他的精神在海内外都将永远放光芒。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华侨在祖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华侨素来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爱国爱乡情怀浓厚。就近代以来而言,广大侨胞曾先后掀起了三次爱国高潮:辛亥革命时期,广大侨胞主要从财力和政治舆论方面大力支持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侨胞不但在物质上,而且通过侨办刊物、文字图片、广播电视台等从舆论上给予支持。如,组织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东团”),参加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东江纵队,充当家乡和祖国其它地区的运输司机、机工、医护人员等。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前后,东江侨胞的爱国爱乡在这一时期主要体现在: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祖国的统一事业,踊跃回乡定居和投资。
华侨的爱国体现在许多方面,再如筹款助饷支持革命活动:惠州籍华侨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无私支持者,他们从富商大贾到一般侨众,阶层相当广泛。孙中山直接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耗资62万元,80%为华侨“助饷”。1911年6月间,孙中山为再次武装起义筹集资金,偕胡汉民、廖仲恺(惠州市惠阳人)和夫人何香凝到了美国旧金山。旧金山惠州会馆首先捐香港币3万元,以资助孙中山革命活动经费,捐助了美金5450元给孙中山作回国路费。
    华侨是革命组织的重要支柱,为革命倾注了不少心血。早在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入会的48人全是华侨。惠州籍华侨郑士良首先参加了兴中会。据《惠州华侨志》记载,1900年6月11日,孙中山与郑士良等人自日本横滨乘船赴香港,策划在广东惠州的起义。同年10月,孙中山委派郑士良领导惠州三洲田起义;1907年6月,孙中山派同盟会员、华侨邓子瑜(惠阳人),从新加坡返回惠州,指挥惠州七汝湖武装起义。这次起义,以新、马华侨为主要骨干,参加起义者多是新加坡回国华侨。怀着同样热忱的心,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新加坡、马来亚、日本、美国及其他海外华侨均自备路费奔回故乡参加革命斗争。惠州归善县(今惠州市惠阳区)黄公柱、林振雄俩人与蒋介石在日本同窗五载(日本东京士官学校),受孙中山的委派回国参加武昌起义。
    由上可见,华侨的爱国主义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们应该主动增进与华侨的感情,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共同促进中国的繁荣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