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不是个人处世的匹夫之仁或小恩小惠妇人之仁,而是治理有方为民 造福的大仁大义;“克己复礼,仁在其中”,好象仁这个境界很容易达到,不是一 人个人的仁,而是有权势在手的统治者的仁,要这些人克服自己的私心欲望,遵守秩序,有步骤 地管理国家,这决不容易,自古极少数大权在手的人能做到;连孔子自己也不好意思说能做到, 只敢说自己好学,常自我反省,希望能接近仁。
忍,作为一种涵养,常常被曲解了。忍,不应该是憋在心里,窝气;因为气不顺,憋在胸中,久而不畅,则智昏;智昏,则容易失言失态。最终,忍的修养还是会失去。 所以说,忍应该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化解”。已经箭在弦上,你忍,就只能等死。俗称:“忍字心头一把刀”,想借“忍”的字形说明“忍”的道理:“一直要忍到心头插刀,也不反抗。” 其实,这是消极的态度,结果很悲哀,以彻底牺牲自己为代价,没有解决什么实质问题。这不是积极入世的态度,并不可取。正因为中国民间的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许多人本来可以很好地化解矛盾的,却采取了消极的态度,结果贻误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所以,与其误导人们“忍到心头插刀”作无谓的牺牲,不如教育人们“忍化”,处事临危不惧、当机立断,采取积极避其锐气、迂回化解的办法,游而击之;学会避免正面冲突,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损失,用柔化、分化等办法最终彻底解决冲突。
人,或人类,这个名词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各个层面来定义,或者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学名为Homo sapiens 或 Homo sapiens sapiens 但后者多数不为学界一致认可),长期穴居。智人意指拥有高度发展的头脑。 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而在神话学中,人的灵魂也会被拿来与其他的人型动物作对照。如人工智能或天使是独立于活的肉体的灵体,但只能以一些指令运作,兽人或亚人则只有欲望和肤浅的情绪。在佛学中,人用三身来描述:法身,报身,化身。人间佛教认为三身本是一体,只是为了描述和形容的方便而已才这么人为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