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止于至善 [复制链接]

1#
止于至善


《大学》开篇即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道,在于彰显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人民(一说新民,取使人去旧向新之意),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那么,何为至善?如何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说文》曰:“止,下基也。像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可见止有根基、达到之意,止于至善就是达到至善的境界。朱熹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孔颖达说:“‘在止于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之行,此三者也。言大学之道在于此三事矣。” 二者对止于至善的理解看似不太相同,而实际上是一致的,朱子侧重于从人的心性、品德心理上解说“在止于至善”,孔氏侧重于从品德行为上解说“在止于至善”,正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我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是我们不仅要在头脑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兼济天下的社会理想、精益求精的思想境界,更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止于至善”才有了现实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有从美好的品德心理与美好的品德行为的完美的结合上去理解 “止于至善”,才能真的达到“至善”的境界。

分享 转发
TOP
2#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有人说至善就是中庸。从孔子开始,儒家就认为中庸这个品德是最高的。孔子讲过:‘中庸之为德,至矣,民鲜久已’。”“止于至善”就是要达到中庸这个品德,“它有两个根本的意义,一个就是中,即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恰如其分,也就是要掌握一个度。中庸的庸是通常的意思,也是用的意思。所以中庸也可以反过来讲‘用中’,即我们要‘用’这个‘中’,‘中’可以说是一个常道。”……只要能掌握这样一个原则,掌握这个分寸,那不管大小事情,都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