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仁” [复制链接]

1#
仁,左边人字旁,右边"二"是道的象形字,合起来既人与道谋合.
道,最重要的道是时间,空间,人的思想.
所以要做到人与道谋合,既在时间上与时间里的内容谋合.
最重要的"内容"是人的思想,特别是别人的思想,主要是以文字形式表达的知识,怎样在一定的时间里吃透别人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想,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反复思考,这就是日常里的"学习".这是精神层面的人与道谋合,而物质化的人与道谋合,则应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某些言行,这时的言行是人的思想,行动和语言,是时间里的一条道,这是日常里的"工作".
孔子的一生是一种比较好的道,是从宏观和整体上来描述其一生,
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执耳,七十顺耳.这是人一生中,时间的道和思想的道最好的一种结合方式,所以孔子为大"仁者".
分享 转发
TOP
2#

子曰:“为人者能力好人,能恶人。”

“只有仁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这句话我们可以得知孔子对仁的推崇。但是,作为普通人也能“好人”或“恶人”,所以杨伯峻先生引《后汉书•孝明八王传注》转引《东观汉记》说:和帝赐彭城王恭诏曰:“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贵仁者所好恶得其中也。”,并说:贵仁者所好恶得其中也,正好可以解释这一句。我同意杨先生的看法。孔子说过的话,我们只能尽可能的按照儒家的理路来解释,才能更贴近原意,所以用“得其中”来解释,是恰如其分,合乎中庸之道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