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复制链接]

1#
  一."终于立身"。

    语出《孝经》“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意思干什么不干什么都要不违“立身”的原则。这是儒者修身的目的。所以是儒者的最高原则。


  


二."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言君子所行都要以义为标准。


    


     三."义之与比",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为:君子于天下事无可无不可,都要用义来衡量。



     四."义然后取",


     语出《论语》: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大意为:孔子向公明贾询问公叔文子:“他不说、不笑、不取,是真的吗?”公明贾答:“这话过分了。他该说时才说,人不厌其说;快乐时才笑,人不厌其笑;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孔子说:“是这样吗?难道真是这样吗?”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五.“忠恕之道”.


     忠为:“己欲立,而立人”;恕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语出《大学》曾子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曾子在《大学》中对各种人应“驻守、止于”什么位置给出了明确的说明曰:君止于仁、臣止于敬、子止于孝、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但对犯罪者这个特殊人群该如何呢?则要使他们止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知以上种种“止于”才能叫做“此谓知本”。


  


      七。“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之世界观还是其方法论。包含了‘过犹不及’的方法,也包含了即坚持原则又不失其灵活性是“义之与比”的完美诠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