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何为“仁” [复制链接]

1#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去问老师什么叫仁?老师只告诉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
    樊迟又问什么叫智?老师说:“知人。”了解别人就叫智慧。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这么简单。
    那么,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我记得大学英语课本上,有一则托尔斯泰写的小寓言,说有一个国王每天都在思考三个最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
    就这三个问题,举朝大臣,没人能够回答得出来。
    他很苦闷。后来有一天,出去微服私访,走到一个很偏远的地方,投宿到一个陌生的老汉家。
    半夜里,他被一阵喧闹声惊醒,发现一个浑身是血的人闯进老汉家。
那个人说,后面有人追我。老汉说,那你就在我这儿避一避吧。就把他藏起来了。
    国王吓得不敢睡,一会儿看见追兵来了。追兵问老汉,有没有看到一个人跑过来?老头说,不知道,我家里没有别人。
后来追兵走了,那个被追捕的人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也走了。老汉关上门继续睡觉。
    第二天国王问老汉说,你为什么敢收留那个人?你就不怕惹上杀身之祸?而且你就那么放他走了,你怎么不问他是谁呢?
   淡淡地跟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那个国王恍然大悟,他那三个久思不解的哲学问题,一下都解决了。
    这个故事,又可以做《论语》的注脚。
    实际上,孔子也罢,庄子也罢,陶渊明、苏东坡直至泰戈尔,古今中外圣贤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用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总结出一些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的道理。
    这些道理不是那些砖头一样的典籍,让你要拿着放大镜,翻着《辞海》非常吃力地去参悟一辈子。
    真正的圣贤不会端着架子、板着面孔说话。他们把活泼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而已。
分享 转发
TOP
2#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 人的表现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如以仁为本体
  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
  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
  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
  对人则有爱心
TOP
3#

无为是道教徒对自然界的运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认识,以及人的安身立,具体表现为不参与政治争斗,提倡隐居山林.
"仁者,爱人"说白了就是以人为本.
TOP
4#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所以,人的含义就是忠恕。忠是自己遵礼恭行,恕大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OP
5#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这就成为了孔子“仁”的思想得到认同的现实基础。冯友兰曾说:“孔子对于中国文化之贡献,即在一开始试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与以理论的根据。” 这话非常正确。而孔子所给与原有制度的“理论的根据”不是别的,正是仁。全新意义上的仁,完全是孔子动心忍性、敏求善思,自家体贴出来的,是孔子述中所作。
TOP
6#

仁人、爱人、仁爱。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中国人至今仍视为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TOP
7#

孔子说:“依*聪明才智得到它,不能用仁德去守住它,虽然得到了,也必定会失去它。依*聪明才智得到它,能够用仁德去守住它,却不用庄重严肃的态度去对待,百姓也不会敬服。依*聪明才智得到它,能用仁德去守住它,又能用庄重严肃的态度去对待,但是如果行动不符合礼仪,也不是完善的。”(莅:音粒,面对。)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智而不为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译:有仁德而没有理智,那就是知道爱而不能加以区别;有理智而没有仁的品德,那就是知道该怎样去做而不去做。

TOP
8#

孔子的最高境界是仁,但这不是个人处世的匹夫之仁或小恩小惠妇人之仁,而是治理有方为民 造福的大仁大义;“克己复礼,仁在其中”,好象仁这个境界很容易达到,但孔子说的不是一 人个人的仁,而是有权势在手的统治者的仁,要这些人克服自己的私心欲望,遵守秩序,有步骤 地管理国家,这决不容易,自古极少数大权在手的人能做到;连孔子自己也不好意思说能做到, 只敢说自己好学,常自我反省,希望能接近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