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仁德孝道 [复制链接]

1#
近几年中国出现了国学热,全国各地“孔子”学堂、民族传统文化学校不断涌现,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这个之前把孔子“批倒批臭”的马列主义又重新拾起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连在海外也有开“孔子学院”、孔子学堂。尤其年初以来,一些人人志士为宏扬中华传统美德,在我县以王东典为代表的自己花费10几万元免费给各学校发放弟子规几万册,让学生学习,如果每个企业家都这样做,我觉得这对宏扬“国学”宏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的基点是仁义,每个有道德的人都应行仁义于天下。那么今天的中国,有多少人理解仁义,遵循仁义呢?若不能让民众理解仁义,遵循仁义,若不从孩子抓起,让孩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谈何仁义、谈何和谐?。

说起仁义,现代的中国人大多觉得那是老古董了,好像只是存在于三国演义之类的久远历史中,对当今社会,对现代人来说,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更没有让人去遵循的价值。其实并非如此。现代人在《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作品中所看到的是仁义在当时的表现形式,而非仁义的内涵。就如过去的中国人传长衫,现在的中国人穿西装,不能因为换了一件衣服,就说衣服里面的就不是中国人了。

仁义的内涵是千古不变的,而仁义的表现形式则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今天我要和大家说的就是“穿西装”的仁义——爱的规则。

孔子曰:“仁者,爱人”。从字面上看,要做到“仁”很容易,只要我们去爱人就是“仁”了。可是如何去爱人,这就是“仁”的学问了。从造字结构上看,“仁”字是“二人”,也就是说爱一个人其实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事。因为爱是要有对象的,无论我们在这世上爱多少人,对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说,爱都是我与他(她)两个人之间的事。那为什么不是“三人”呢?因为只要真正学会如何爱一个人,我们就已经学会了如何去爱所有的人。故曰:“仁者,爱人”。

那么既然爱是人和人之间的事,那就双向的,而非单向的,是二人转,而非单口相声,是有条件的,而非随心所欲的。爱一个人很容易,难就难在如何去爱。因为对方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不是一个面团,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的。如何使自己的爱让对方接受,让对方喜欢,如何形成良性的互动,这里面大有学问,不是我想怎么爱就怎么爱了。

中国传统社会讲究“发乎情,止乎礼。”爱固然发端于情感,然而它的落点却应该在“礼”上。而“礼”,就是古代中国的规则,就是仁义的外化。儒家学说的基础是伦理,就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儒家用来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念就是仁义,其外在形式就是礼。

当今中国社会,大家最感到头疼的就是人际关系,做事容易做人难嘛。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社会的有很多事有悖伦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能够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要想真正实现复兴,首先要做的就是破除当前潜规则,宏扬中华传统美德,重建社会伦理道德,否则十几亿中国人内耗尚且不暇,更谈不上整合全体中国社会的力量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爱的人。中国当前的问题不是中国人缺少爱,而是不知怎么去爱,不懂得爱的规则。比如说现在父母个个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就让孩子学这学那的,恨不得把整座图书馆的藏书都输入到孩子的大脑中去,就盼着儿子将来当高官,当大款,就盼着女儿将来嫁豪门,自己也可以跟着沾光,所以家长一个劲儿把孩子当面团捏,你说孩子能受得了吗?为什么现在孩子不愿和父母多交流,为什么现在孩子和父母之间隔阂那么深?因为他们在逃避父母的这种“爱”,他们实在受不了这种“爱”。

再有就是夫妻之间了。据统计近年来年轻夫妇的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婚不到两、三年就离婚的大有人在。现代的青年都乐意去爱,也都乐于接受爱,所以我看这不是因为缺少爱的问题,而是他们许多人不懂得如何去爱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中国的教育是应该反省的。在学校里既要教“爱祖国”、“爱人民”又要教爱长辈,那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父母,爱朋友,爱恋人,爱配偶,爱孩子。尤其现在的孩子也早熟,我看初中里就可以教他们如何去爱恋人了,因为他们很多人在初中里就开始谈恋爱了,你不教他们怎么去爱能行吗?

爱,毕竟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不是一个人想怎么爱就可以怎么去爱的,更不像电视里演的那么虚假。爱一个人是一段辛苦的心路历程,爱多久,这条爱的心路就有多长。在条爱的路,不一定好走,磕磕绊绊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如何去对待,如何去爱。无论是起承转合,还是轻重缓急,都需要自己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无论是和风细雨,还是风暴雷霆,都需要自己去面对,去抉择。

本来爱一个人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少年成熟的过程。至于婚姻,那本该是成熟后水到渠成的结果。然而年轻夫妻在婚后短短数年内就离婚的现象在社会上大量出现,那就说明他们结婚时还没有成熟,他们是因为不成熟而结的婚,也是因为不成熟而离的婚,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社会、家庭的悲剧。之所以如此,症结还是在于教育。

所以说到教育质量,我们不能片面地看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没有学会做人,学历再高也不过是个书呆子。什么是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不明明德,何谓大学?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与其看有多少学生毕业后考上名牌大学,有多少学生毕业后成为高官、大款、明星,更要看为社会为人类为家乡做多大贡献,做多少有益于人民善事、好事、功德的事。

教育的成败,事关一个社会的兴衰。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都有责任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学会爱人以仁,爱人以义。爱一个人还需要用正义去爱,不能以爱的名义教孩子损人利己,他长大后做毒奶粉,欺负杨佳,那就是你害了孩子。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需要爱,然而现在很少有人知道爱原来也是需要规则的,这个规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倡导的仁义。理解了仁义,我们才懂得如何去爱;遵循了仁义,我们才不至于让本来合适的人消失在人海,不需要事后带着追悔唱“后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