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仁”的理解 [复制链接]

1#

中华十大义理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其中,“仁”排在首位,可见“仁”的重要性。


“仁是什么呢?仁有个古代的写法很说明问题,上面一个千下面一个心。我理解,就是社会中的众人。要分析一群人,最基本的单元当然就是两个人了,也就有了后来的仁。用现代的话说,其实说的是公共关系,当然指的是科学的公关,和谐的公共关系。


仁者人也,仁就是人,当然这里的人是复数的人。也就是说,仁,指的是人的一种本质。克己复礼为仁,约束自己,建立明确的分工合作秩序,这就是仁。也就是说,如果人们想合作,就必须制度化,必须用权力交换权力,这样也就需要给自己约束。子贡曰:如有博施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彻底放下自私自我只为别人是不是仁呢?孔子的答复是:这怎么能用仁来说呢?简直就是圣(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啊!自己想要的就考虑到别人的需要,自己要做的就允许别人做,能够做到这样由及人,也就成就了仁了……


仁,究竟是什么呢?还是要从两个角度看。站在客观的角度,就是自然赋予的人的平等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站在的角度,或者说人的角度,就是尊重人的自然平等,用平等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德(遵循自然的而拥有的德)。

分享 转发
TOP
2#

我想谈谈孔子和孟子对“仁”的不同理解

首先我想先列出几个他们有关“仁”的名言

孔子:1、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2、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孟子:1、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2、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3、仁者无敌

我认为在孔子那里,“仁”主要是做人的标准。<说文):“仁,亲也。”(札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实际上是把这种原本在血缘关系中已有的“亲亲”之心,发扬为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仁心、爱心。他强调不能因为“富与贵”、“贫与贱”而“违仁”,提倡“杀身以成仁”,显然是把“仁”崇尚为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

在孟子那里,“仁”主要是善政的标准。他提倡“仁政”、“王道”,实际上是主张用仁爱之心来治国平天下,将“爱人”演化为“爱民”,从而也就形成了他的“民本”思想。他强调“为民父母”、“与民同忧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贵君轻”,显然是把“爱民”崇尚为政治的最高准则。

其实不难看出,无论是孔子讲做人,还是孟子讲政治,都是以“仁”为出发点的,从做人到治国,仁爱之心一脉相承,这就是孔孟思想的仁学核心。这仁学的着眼点是人,是人的心性、道德,因而孔子和孟子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人格修养。孔子提倡“好学”,孟子倡导“养气”,都是重视人格修养的体现。

我们今天不是要单纯的学习孔子孟子,而是要学习其中对我们当今社会有用的东西!

TOP
3#

什么是仁?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仁就是:恭、宽、信、敏、惠。
TOP
4#

该从何处着手推衍孔子“仁”思想的政治含义呢?朱熹的做法有启示意义。《论语·颜渊》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朱熹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故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v]朱熹将“己”解释为“人欲”,将“礼”解释为“天理”,从而把“克己复礼”解释“存天理、灭人欲”,从这出发,朱熹发展出了新儒家里的理学派。朱熹对“仁”的理解进一步的强化了“仁”是伦理思想的观念,使得后世学者对“仁”的理解进一步偏离了孔子的本意。不过,朱熹的做法说明“克己复礼为仁”在孔子“仁”思想里的重要意义,理解和解释“克己复礼为仁”是解读孔子“仁”思想的切入点、起点
TOP
5#

我们寻找“仁”的含义,也是同样的。前面孔子对于“仁”的表述,每一个答案都在特定的环境下表达了“仁”的意思;但是如果执著起来,每一个答案又都不完全。因为至道无形,如同四时行百物生,在孔子的言行上随时随地显现着仁之大道;这个实质无形无相而又显现万象的至道,是不能以特定的言语或某一个具体的物质形态完全充分地来定义和表述的。
TOP
6#

“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