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现代社会发展理论倾向于,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必然是由自由、平等的个人组成的,必然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尽可能广阔的空间。依照印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与收入标准相比,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更为有力的尺度是个人获得的“可行能力”,即人们可以过上自己意愿的生活,可以拥有尽可能多的实现这种意愿的能力和手段。
  由此可见,授人以鱼固然是修德行善的义举,但不难发现这种善举隐含着双重的有限性:授人以鱼是一种有限的短期行为,授受的实物很快消耗,不可再生,无法解决一个社会中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绝对和相对贫困问题,与政策倾斜和转移支付等政府行为相比,这一点更凸现出来;此外,这种直接授受实物的关系无法体现受助者的个人意愿——今年年初在各地推广的“爱心超市”遭遇了“受助者不领情”等困境,原因就在于救助者提供的不是受助者急需的实物;更关键的是,授人以鱼无法有效调动受助者谋求自身发展的潜力——如果不算上受助者因此而受到的道德感召对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毕竟,这是无法量化和预期的因素。
  而授人以渔首先是一种持续有效的、可以由受助者独立进行反复操控的模式,一旦受助者熟练掌握了一定的谋生和发展技能,它还可以在受助人群内部累积、传递,这是授人以渔的第一个优越之处:可复制、可扩展性,是一种实质上的增长和发展;另外,受助者需要的是表达自身意愿的空间和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没有人能够比自己更好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在自由的设计和规划之后,才谈得上如何实现发展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判断和独特的价值偏好基础上的发展目标才是值得去追求和实现的,“此之甘饴,彼之砒霜”,尊重受助者的个人意愿和选择,是慈善活动和实质平等的核心。
  更确切地说,我们在这里谈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场”,“授人以渔场”,给予受助者个人以自由的发展空间,既增加了受助者实际上享有的发展机遇,又将如何实现发展目标的选择权和设计权归还受助者本人,真正实现了个体之间的平等,体现了社会公正,由这样自由发展的个人组成的社会才是真正自由的社会,由个人选择所拓展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
分享 转发
TOP
2#

1.
百善孝为先”,父母哺育我们成人,付出了常人无法比拟的爱,受尽了千辛万苦,这种恩情比海深,怎能是一个母亲节、父亲节送给父母礼物所能取代的。我这里所说的不是节日不能给父母礼物,节日里略表谢意是应该的。但现实中许多人行孝都只是形式,这样就让我们意识到关心和孝敬父母不是一两个节日就能体现的,不是让父母吃顿“感恩餐”就解决的,也不是送一些礼物就能代劳的。孝应在心,孝应在行,孝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父母为了儿女操劳了一生,我们应该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孝体现在平时,让孝体现在每时每刻。行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给予父母,在精神上应该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平时多回家看看,忙碌的时候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声,一句慰心的问候,一份真切的情意,父母就很满足了。他们不在乎我们物质上孝敬的多少,只要让父母的心灵得到一种慰籍,就是最大的孝。对待父母不要老说“等我有钱了怎么样孝敬您,等我有时间了去看您”,父母不会在原地等我们,他们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等我们,他们等不起我们呀!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老人在精神上的寂寞是任何物质不能取代的,所以就不要在让老人等我们了。你往往对老人付出一分的爱,老人回报你的是十分的爱。时常与父母见上一面,说上一句话,时常想着父母,时常联系父母,在父母心中就是最大

的安慰和孝顺。

父母的大爱是无言的,孝敬父母不需要节日的仪式,平时要把孝融入到生活中,从小培养常有一颗感恩之心,常有爱心,要学会体贴体谅父母的辛苦,要让孩子明白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TOP
3#

.古往今来,我国代代都有新的人才出现。这些人才无非就是有良好的品格、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这些优点都可以称之为“美德”。

我国传统美德已传承了近五千年之久。距现在十分遥远的古代就有“忠”“孝”“仁” “义”“信”等传统美德。“忠”指对国家忠心;“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孝心;“仁”指对任何人或事情存仁慈之心;“信”指对朋友的信任与做生意的诚信。

其中“孝”数小黄香的故事较为有名。话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名叫黄香的小女孩,她十分孝顺。夏天天气热,她便拿扇子把席子扇凉了等她父亲来睡;冬天天气冷,她便躲在父亲的棉被窝里,为父亲把席子弄暖。这充分体现了她真挚的孝心。

这只是我国传统美德中的一个小故事。

孝,这种情感是无法用多么精美的文字来褒奖的。它就是那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把孝视做儿女们对父母亲的爱所做出的回报行动。它可以是两代人之间没有隔膜,能心心相印。我认为儿女们对父母的孝心是父母对儿女的关爱的回报。如:常替父母亲做些家务、帮他们捶捶背、送他们一些小礼物・・・・・・让他们知道我们长大了、懂事了。让他们明白自己所付出的那份爱已有回报了。毕竟我们从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父母都没少操心过。成绩好时,父母便会提醒我别太骄傲;成绩坏时,父母就会鼓励我们别气馁。这一切难道不表示我们付出的孝心亦是有价值的吗?

人们啊!为什么不用孝心去装饰生活呢?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一个画面:一位老农与她的老伴生下了一个小孩,并千辛万苦地把这个小孩抚养成人。给他吃好的,穿好的。直到这个孩子出社会工作。但是“好景不长”。这个人在工作途中迷上了赌博,接着便沉迷在当中。抚养他的父母不断的责骂,劝诫他不要再沉迷下去了。他却大声说:“老家伙,现在我松手,以前输的钱要向谁要。况且这些钱是我自己赚的,你凭什么干涉我?”老人家生气地说:“就凭我是你老爸,凭我把你生出来。”・・・・・・

看到这里我便不想看下去了。我想这种不孝的人应受尽世人们的唾弃、鄙视。老人家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为的就是想要他好好做人,等自己年老体衰后有所依靠。不料,他却误入歧途,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我想这对于老人家来说应该是个无比沉重的打击吧――多年来的心血付之东流。叫老人家情何以堪啊!

唉,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学会如何尽孝吧!
TOP
4#

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装扮,才显得静穆安详;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家庭,因为有了亲情的滋润,才显得平和温馨,而孝是绽放在亲情里一枝最美的花。

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地记得这样一幅画面,2004年“感动中国”获奖者之一——田世国叔叔,一个平凡的人物,以爱的名义为母亲捐肾,他把母亲给予他身体的一部分又还给了母亲,他无私无畏的回报诠释了孝的深刻内涵。他以拳拳孝心,殷殷爱意塑起了一座孝的丰碑。一片孝心感天下,每个人都为之深深动容,肃然起敬。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父母生儿育女,含辛茹苦,一生操劳。有歌唱道:“父母用甘甜的乳汁把你养大,扶你走路教你说话,唱着夜曲伴你入眠,心中时常把你牵挂”,声声催人泪下,撼人心魄。从十月怀胎到养大成人,无不渗透父母的心血和汗水,这其间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百般呵护和疼爱,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千遍叮咛和牵挂,有“不为己身苦,常怀儿女忧”的万种柔情和眷顾,这深入骨髓,融入血脉的情和爱比海还深、比天更高。饮水要思源,知恩当图报。作为沐浴父母无限关爱的儿女该怎样回报呢?唯有孝,才能无愧于双亲,才能报得“三春晖”。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孝既是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良知和道义。试想,一个对父母的大恩大德都不尊敬、不孝敬的人,能跟别人建立诚信关系吗?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吗?能去效忠祖国母亲?能成为国之栋梁、挑起民族的重担吗?孝是人的本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人类最真最善的行为。

朋友们,当父母给我们递过热热的早餐奶,当父母冒着倾盆给我们送来雨具,当父母一夜未眠守候着生病的我们,我们是否想过:面对父母,我孝了没有?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小生灵尚有报恩的义举,更何况我们文明的人类?孟宗寒冬哭竹,陈毅为母洗脚,小黄香替父温席,田世国为母捐肾,古今中外孝子佳话连篇,赤子情深山高水长,幸运的父母收获着幸福的慰藉。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我们,当以他们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和能力为父母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一片关心,一份理解,都会让父母心花怒放、倍感欣慰。你可以为年迈的爷爷背背诗,为苍老的奶奶梳梳头,为辛劳的父亲捶捶背,为疲惫的母亲泡泡脚,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道红勾,一份礼物,无不是情的涌动、孝的流露、爱的延续。

“子孝父心宽”,同学们,让我们和父母和睦相处,共享最纯最美的亲情,趁父母健在,好好孝敬他们,让他们快乐无忧过日子。让我们的孝心绽放成最美的花,结出最甜的果,让它的光华和馨香,芬芳亲情,升华人伦,和谐家庭,这样就会迎来一个人和、家兴、国盛的美好春天!孝于天下父母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