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 "仁"的思想可谓是孔家思想的核心,贯穿论语始终,那么什么是仁呢,孔子的弟子曾问孔子"何为仁",
子曰:"仁者,爱人也"。所以简单来讲,仁就是爱人,真心爱人。从《论语》及孔子的言行,孔子的"仁"是有丰富的内涵的,概括来说,有四种意识:人格意识、人类意识、人为贵意识及人和意识。
何为人格?人格就是指人的道德性。孔家思想中对于人格的论述与认识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第一,人格与身份。孔子认为人格是高于身份的。《论语》中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的地位可谓最高,但只有事臣以礼,即尊重臣的人格才能得到臣的忠;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可见,人格是高于一切的。第二,人格与财富。在孔家思想中,人格与财富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从《论语·乡党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孔子的生活水平也较高。论语中有,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避之,不去也。可见,人格与财富并不是对立的,财富的获取不能违背仁,而需要违背仁义道德的财富,君子不屑取之。第三,人格的培养。孔子认为人格非天生所得,而是后天学习得到的。《论语》中有描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智也,困而学之者,次也,困而不学者,斯民以为下也",这里所说的生而知之者,其实只是一种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孔子并不认为有这种人。人格性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而是一种更丰富、更深层次的学习。孔子曾向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他一段旋律,孔子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于是,试弹了一下,师襄子认为弹的不错,可以继续学下一首了。但孔子说,不行,我觉得我还没有掌握这首旋律的"数"(即节奏),师襄子一听,觉得这个学生真是了不起。孔子又练了一段时间,这一次就弹得很好了,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节奏,真正拨动了这首旋律的心弦。师襄子也被感动,愿意继续教孔子下一首,但孔子说:不行,我还没有掌握这首旋律的主旨,就是说他要掌握作这首曲的作者的思想,真正理解曲子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的意境。事实上,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如果没有人格上的升华是决然办不到。从此例中可以看到,人格的学习不只是知识性的学习,而应该更全面更深入地学习。第四,人格的基础。孔子认为人格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的,自我就是自觉,自愿。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我,因而会有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要做到,就是严格要求自己,首先立足于自身反省自己。将人格的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就会实现真正的爱人,发自真心的爱人。正如我们孝顺父母,完全出自我自己的秉性,这是一种建立在自我基础上的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