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
所谓与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便是善人。我们人和人相互交往,就是要用真心。知道为别人而着想。说话做事不要有损他人。如今社会,处于一个竞争的年代,人和人之间变的冷漠了。当面讥讽的事也随处可见。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这种事经常发生。人和人之间还有什么交情可言呢。那么每个人都会变的很寂寞。说一句别人好的话或做一件有利于别人有利的事并不见得会损害自己什么。相反更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那样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们要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同样我们对于世界的万物也要抱有一颗仁爱之心。如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都在重视的问题。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我们也遭受到好多自然的惩罚。因为有了天地有了万物我们才能够生存。万物和我们是一体的。我们只有懂得爱护万物。万物才能爱护我们。我们保护他们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大自然里的饿一切都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我们的家园对待我们身边的一切。人和物。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仁爱之心。让我们的世界变的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仁义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仁,就是二个人字,从这个字的形我们看到了这个意思。那为什么这样写这个字呢,古人的意思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害人人,人人必将害我。”的简写。这句话中两次使用二人组合。所以就是仁的意思了。仁是道的一种。
仁义是儒家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战国时的孟轲曾着重提出,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封建道德的最高原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认为孝亲祭祖,都有相应的情感基础,孝基于对父母的敬爱,祭基于对祖先的怀念。譬如为父母服三年丧,就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它出自人的不忍之心。
孟子所揭示的仁义与天道的联系是对中国传统天道观念的发展,他所得出的天道认识既不同于传统的迷信,又不同于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他给天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对儒学天道观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孔孟在重视人道的同时,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这不但说明对人道的认识的深入必然引发对天道的深入认识。
仁义道德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世世代代需要遵循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仁义道德的观念或做违背仁义道德的事,那么他将被世人所唾弃。但现在社会,仁义道德已被世人所淡忘。已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精神,甚至被人认为是不值。也有些人道貌岸然。满嘴的仁义道德,做出的事却是人们所不齿的。这种人他已被世人所不容,为了我们生活的社会的和谐我们应该维护我国的传统美德。把仁义道德永远记在心里,已实际行动去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