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为仁之本。
这里牵涉到仁的情感基础问题。孔子认为仁是人的本质,也是人道的崇高理想。此种本质和理想源于人生而具有的最恒久最朴素的情感———血缘亲情。所以,要发展人的爱的情感和崇高的社会伦理责任,最要紧的是要培养人的血缘亲情。孔门弟子有若说: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指子女对父母的亲情, “弟”即“悌”,指弟弟对兄长的亲情。有子看到一个事实:一个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在社会上是很少犯上作乱的。据此,他推测出一个结论,即人的血缘亲情(孝悌)是仁爱精神和一切社会伦理义务的情感基础。相反,假如一个人,连自己的生身父母和同胞兄弟都不知爱敬,怎么会对社会、对他人具有仁爱精神和伦理情谊呢?孔子一再强调,孝的义务不只是在于“能养”,而且更在于有敬爱之心。
孝的核心在于“敬”,如果赡养老人而不敬,则与犬马之养无异,如何尽得伦理情谊。孔子对“孝”极为重视并提出极高的要求,乃是因为在他看来,孝为百行之本,是实现人道之“仁”的心理情感基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29 13:01:1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