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真意 [复制链接]

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
老子用水来比喻善的品格,所谓“上善若水”就是最高的善好像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的表现,就是“无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在这里,“不争”,就并非是单纯的“不争”,它是以“善利万物”为前提的,只有“善利万物”,才谈得上“不争”。这就是老子思想主张中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争”,另一方面是“善利万物”。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辙专门注解过老子,著有一本《老子解》,此书中对老子所讲的水所具备的“七善”进行了很好的阐释。
1.居善地——“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
就是说水避开高的地方,而只往低下的地方流;水之避高趋下是一种善于择地的表现。是告诫人们,应当善于谦卑,而不汲汲于高处。

2.心善渊——“空虚寂寞,深不可测,善渊也。”
这是说水的表面看起来是很平静的,但它的内部是有着极为丰富而深邃的内涵,能够包容万物,一个“行善渊”的人,一定是达到了很好修养的人。

3.与善仁——“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
这是说,水泽润万物,但是它施与了那么多,却从来不索取报酬,这就是善于仁爱。一个人进行了施与,如果他的意图是求得对方的回报,这就有类于买卖交易了,就不是真正的施与了,而真正的施与一定是从仁爱出发的,是不考虑利益得失的。

4.言善信——“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
其意思是,水进入圆形的地方就会旋转,进入方形的地方就会转折,堵塞住它,它就会停下来,而决开它,它又会流下去,这些都是可以信验的。说话要讲求诚信,大家都很熟悉“狼来了”的故事,在故事中,他开始说的话是假的,是不可靠的。后来呢,孩子又将这个把戏反复地导演了几次,但是周围的人并非傻瓜,次数一多,他的话每一次经过验证都是假的,还有谁会相信他呢?于是,当人们再一次听到“狼来了”的呼声的时候便不约而同地都没有去教他,而这一次却是狼真地来了,但一个孩子怎能是狼群的对手呢,狼群不仅吃掉了很多羊,那个孩子自己也成了狼的腹中之物。它告诉我们,言语不诚实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5.正善治—一“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
这是说水可以清洗一切脏的东西,面且它又是很公平的,水在一个容器之中,它的表面一定是平的,即使容器偏了,水面也依然是平的,不会有高下之分,而消除脏乱和公平行事正是为政的基本之所在。

6.事善能——“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就是说任何东西在水面上都会显示出自身的形状来,水自身并不要求某种持别的形象,而是什么都接受。善于做事的人就是这样,他不只是解决一些容易的事情,而是对解决某些复杂的问题也丝毫都不辞让。

7.动善时—— “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水在适当的时候凝固和结冰,在适当的时候干枯和涨溢,总是能够适合天时与节气,它不会在冬天涨溢,也不会在夏天结冰,这就是善于选择时机。

总而言之,在老子看来水具有着近乎完美的品性,是最接近于道的,因此老子才说:“上善若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