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道德经.第二十章》
世人都很精明能干,唯有我愚钝迷糊。其实糊涂也是一种做人的智慧,“难得糊涂”就是不太在意个人得失,不会仅仅计较,一切随遇而安,这何尝不是一种洒脱和自在呢?
二,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不惊。——《道德经.第十三章》
什么是宠辱若惊呢?被人宠幸,说明自己是在下位,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即使得宠,每日也心惊肉跳,战战兢兢;等失去宠爱,遭到侮辱,又会疑神疑鬼,感到惊恐慌乱,这就叫宠辱若惊。那我们做人最好的境界是什么?——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三,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把无为当成有为的事做;把无事当成事去做;把平淡无味当成最好的味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人就是喜欢没事找点事,这是没有福报的表现,享不了清福。大自然本来挺好的,你今天去采,后天去伐,一会又去搞环保,去种树,这就是折腾。
四,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第九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大功告成之时,就是急流勇退之时,不要贪恋功名利禄,这样才能自保,才是合乎天道的做法。
五,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不争,就是谦让,是一种美德,不和别人争名夺利,就不会遭到别人的怨恨,当然就会安然无忧了。处处和别人争,寸步不让,必然会遭到别人的仇恨,引来灾祸,得不偿失,这是不明智的做法。
六,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第五章》
俗话说“言多必失”,一个人话很多,走到哪里都是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很容易无意中得罪别人,往往使自己陷入困境当中。倒不如保持沉默是金,多听少说,把话留在心里,这样才是明智之举。
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至高至善的人就如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来不与万物相争,并且水往低处流,永远都处在最下方,是善于处下。所以,如果能做到和水一样,就接近于道了。
八,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天地为什么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他们的一切运行都不是为了自己,所以才能长久生存。有人一生争名夺利,积攒万贯家财,死后不过是一抔黄土,很快被人遗忘。孔子一生忧国忧民,以拯救天下为己任,从不为个人名利着想,所以才流芳千古,被后人尊为万圣先师。
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灾祸里面,往往蕴含着生机和好运;福运来临时,往往埋藏了祸患的种子。福祸总是不停的相互转换,又有谁能彻底明白它们转换的规律呢?我们常人无法判断祸福转换规律,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那就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保持一种平和恬淡的心态就好。
十,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世人都喜欢出名,一个人的名声与生命相比,哪一样更重要呢?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永无止境,那么人的身体与财富相比,哪一样更重要呢?得到名利与失去生命相比,哪一个更糟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