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漫步樱花下 [复制链接]

1#
      世人知道,菊花和樱花同为日本的国花,菊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征,而樱花则象征着日本的民族精神。能为国花者,不惟有倾国倾城之姿,亦必有动人心魂、启人心扉之神韵。樱花,又是如何赢得生性傲慢又固执的日本人的青睐的呢? 对此,我不尽知。
       武大的樱花开了,东湖碧波荡漾,杨柳依依,珞珈山头更是人声鼎沸,游人络绎不绝,只周六一日,游客便高达20余万。当年读本科之时,去武大赏过樱花,得无数美景于眼帘之下,兴尽归来,掐指而算,已有多年。旧地重游,人多不愿,而几年前,日本发生世所罕见的9级强震,国民遭遇如此大灾,却镇定依然、井然有序,令我心生敬重之意。樱花为日本的国花,其中必有某种内在的关联,这不禁燃起我重观樱花的念头。
      周六到武大,约见老友,相与同赴樱园花下。此时已是傍晚时分,游人仍如潮海,拍照的的游客极多,花下灯光闪闪,樱花烂漫于枝头,摇曳风中,绚丽动人。武大是全国知名学府,更以景致之美驰名中外,楼阁建筑引珞珈之雄风傲然长江之畔,斯地斯人饮东湖之清流,幽然林荫之下,物华天宝,人杰而地灵,让人心醉神往。
       樱园樱树林立,有当年日军侵华时所种,也有中日建交后日方礼赠而种,侵华日军种下的樱花算来有七十来岁了,孔子讲“人生七十古来稀”,那七十来岁的樱花依旧卓然于风中,枝干挺拔傲岸,蜿蜒有致,枝头樱花朵朵,风采照人。我就那样伫立在树下,看着那一朵一朵的樱花,寻思,她到底美在哪里?又凭何引得天南地北的游人纷至沓来、驻足观赏?她又依何而获得日本民族的推崇?
       从东湖吹来的轻风,飘过天宇,微抚群芳百草,我也心绪遄飞。
        樱花开放之时,极尽其美,远远观之,如美目盼兮,又似在风中巧笑而倩兮。她那饱满的树干、傲岸的树枝,仔细看来,却极像人体鼓劲用力之时,凸起的筋脉管络,均欲倾其精血注力于一处,让那花瓣一展容颜,然后留下一场壮丽的美,尽奔于世人眼中,任由世人驻足惊叹……
想必她的花期必是短暂的?问之果真如此!一颗樱树上的樱花,由开到尽,多则两周,短则数日;单朵花瓣由开到谢,也仅三、五日的光景。但是她们盛开之际,却是如此绚烂多彩、烂漫多姿,而后花尽陨落,奔赴尘土之中,染红了大地,也如火般燃烧在春天的怀抱里。
       原来这般,我之前的疑问终于解开,樱花之所以成为日本的国花,更在于其中的“樱花精神”,樱花的花期一般只有三至五天,因为樱花选择了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凋谢,这就是樱花精神,她是如此的热烈、纯洁、高贵。
       这不禁让我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更多了几分了解,相传,以前樱花只有白色的,英勇的武士选择了在心爱的樱花树下剖腹。因为当一个武士认为自己达到了人生的辉煌,就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同时,日本的武士宁可自杀也不愿苟存受辱,这不正是樱花精神的体现吗?而这种精神不独为日本人所有,一切由高贵精神所主宰的生命,无不如此。当年拜伦投笔从戎、项羽兵败自刎乌江,为尊严壮烈而死;普希金持剑决斗、荆轲为国慷慨捐躯,为纯情洁义傲然殒身;托尔斯泰散财离家,病死于颠沛流离之中,路易十六从容断头台下,不失王者之尊,又何其高贵!
       东湖风又起,天渐晚,我也将离去,环视四周,校园的花丛中、草坪中,尽是游客随手扔下的垃圾弃物,甚为难堪。不久前日本地震时,有中国人询问地震中镇定自若的日本灾民为何不慌乱,他答道,“我们这是按孔子的礼教行事,孔子曾经不就是这样教导的吗?”
       日本文化,渊源于中华文明者甚众,武大樱花烂漫,身下却弃物躺纵,而报载,1994年日本举办广岛亚运会,开幕式后,容纳六万人的体育场竟无一张纸屑,报纸登文惊叹“可怕的日本民族”。一言一行,足见其品。孔子云,“礼失求诸野”,莫非不幸言中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