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切换到窄版
论坛
会员
搜索
帮助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国学基金会
»
论坛
»
中华义理总坛
»
且谈“孝道”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返回列表
查看:
677
|
回复:
2
且谈“孝道”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609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王雪敏
组别
新手上路
生日
帖子
2
积分
3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06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06 21:42
|
只看楼主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可见,“孝”已逐渐成为一个人道德高低与否的准绳,从古时起,就有“举孝廉”一说,所以,一般来讲,一个恪守孝道的人,一定是一个能严于律己、肩承大任的人,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如今的社会,虽然已没有“举孝廉”一说了,但“孝道”在人们心中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譬如“感动中国”里的孝子们的感人事迹,已成为一段段民间人口相传的佳话。而那些吃手可热的综艺节目亦是如此,如今热播的“旋风孝子”又何尝不是为了弘扬“孝道”呢?
古时候有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此肺腑之言,催人泪下。这句话的作者随时在作自我检讨,埋怨自己没有尽到凤阳双亲的义务,如今后悔莫及。而在我看来,能说出这番话又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孝道”呢?我想,作为父母双亲,大抵也并不期望能从孩子那里得到多大多大的好处,能有一番孝心已足矣,于父母而言,一份发自肺腑的孝心或许比物质上的供给来得欣慰得多吧?
“子欲养而亲不待”虽说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可说到底,毕竟是遗憾。趁现在还来得及,多陪陪父母双亲吧,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一代代地上演。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01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毛伟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27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1-09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07 20:40
|
只看该用户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可见,“孝”已逐渐成为一个人道德高低与否的准绳,从古时起,就有“举孝廉”一说,所以,一般来讲,一个恪守孝道的人,一定是一个能严于律己、肩承大任的人,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09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张瑾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7
积分
67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08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08 19:06
|
只看该用户
百善孝为先,忠孝礼义廉耻。孝永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关键的主题之一。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就要继承孝道。当然,所谓孝道不包括古时候的愚孝。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虽然荒诞,却是在给我们传递孝的重要性。不要的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再来后悔。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