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人与礼 [复制链接]

1#
中华有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所以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礼仪在古代社会规范着人的道德和行为,也是文明的象征,是中华优秀的之一。礼仪在历史上被不断的修正、完善、继承和发扬。《周礼》、《仪礼》、《礼记》三部专门阐述礼的经典著作在中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左传·隐公十一年》所谓:“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那么,什么是礼呢?
分享 转发
TOP
2#

夏商周创建礼乐制度来维护等级秩序,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这是封建社会各朝各代普遍存在的精神枷锁,禁锢着百姓的思想与行为以维护王朝的统治秩序,实现长治久安的理想模式。中华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礼乐思想从未消失,总是或大或小地影响着每个人的言行,道德伦理就深受礼乐制度的影响。
现代社会,我们总是倡导学习中华传礼义。礼,就是待人接物要有规矩,“礼多人不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传统伦理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实在太多。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和勇,这五德五常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但并不是要求人们盲目尊崇,对待传统,我们要懂得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顺应时代发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