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义理 [复制链接]

1#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义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作为公民做人修德的立身之本,我们应充分利用新编的义理丛书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华义理     国学经典教育    青少年    价值观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经过三十来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经济的飞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社会问题凸显。尤其西方文化象洪水一样的涌入,大众媒体的膨胀、贫富分化、人们思想观点、价值取向逐步演变,使得原本受传统文化熏陶,信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国度,思想意识形态面临严峻挑战,一些有益的传统文化、道德规范、价值体系面临消解,甚至颠覆,而与转型期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规范、价值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异常突出,以致国人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价值观紊乱,人心涣散,部分社会成员模糊了是非标准,将追求经济利益作为价值评判的终极目标。其结果是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道德虚无主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充斥,商业信誉不良,社会各行各业受冲击,整个国民心态处于亚健康状态。
  更为严重的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的各级领导干部,本应以正确的道德规范和模范行为对全社会的价值取向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可是近年来,许多干部丢掉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执政为民的传统美德,贪图享受、假公济私、公款旅游、大吃大喝、滥发实物、豪华消费、贪污受贿、腐化堕落、道德败坏,给党的形象和政府信誉带来严重影响。上述问题不正在吞食我国的执政根基吗?不正在成为现实伟大中国梦的羁绊吗?
  中国要崛起,要步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就必须遏制和逐步消除上述不良现象。因此,重塑国人信仰,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已经引起学界和社会各阶层的共鸣,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万人瞩目的目标。
  少年强则国强!从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是我国当前加快经济改革发展、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我们不能隐讳在剧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一些失落之处。这方面的表现主要有:1、价值取向迷乱,有些青少年将人生价值定位于我,出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对立和分离;2、责任意识淡薄,有些青少年重权利的享有轻义务的承担,重向社会的索取,轻向社会的奉献;3、重利轻义成为时尚,在西方消费主义的腐蚀下,对人价值的评判常以经济收入划线:4、社会公德失范,有些青少年缺乏遵守公共生活规范的意识和习惯,不讲礼仪、不守秩序、损坏公物,见难不帮的现象时有出现;5、审美情趣错位,某些青少年误将庸俗、调侃当作美来欣赏和追求,甚至将美丑颠倒。面对这些不良的道德现象,因而一些独具慧眼的学者穷经皓首,并且在社会各界一些良知人士的无偿援助下,整理出版了中华十大义理系列丛书,我认为这是滋润青少年心田的“及时雨“。如何让这久违的”及时雨“落到他们的心田,落实到行动上,真正起到宏扬国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作用,我想我们一线的教师责无旁贷,自然应该挑起这个担子。《中华义理经典教程》的编写着冯杰思等有识之士耗费十几年的时间和精力,翻阅大量的经典著作,去伪存精,将中华义理归纳分类为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系列教材,故事性强,并且进行了注释,学习起来非常方便,这为广大的教育者、学子和读者节约了许多时间。当然,我认为他们挑选出来的这些经典义理,真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对我们的青少年朋友很适用。俗话说:”半部《论语》知天下“,况且,这些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语言非常精炼,而且大多数对仗工整,句式结构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经典教育中,熟读成诵应该不难,关键是对句意的理解和准确把握,将这些经典内化成品行,也就是修好身、养好性,最终成为一个践行经典、有修养的人。
  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就是要突出践行,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上讲一讲,课后背一背、考一考,而是要渗透在生活中,外化在言行举止上。所以,一言一行,我们都要为孩子们做好榜样。比如用餐时不浪费粮食,公交车上主动给残疾人、老人或孕妇等让座,穿衣戴帽要得体,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在道德滑坡的今天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就是要在经典教育中让孩子们先学会做人,再成才做学问,否则我们给国家生产出有才无德的“危险品“就会对社会危害更大,我们自然也就成了罪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具体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字义理的内容是相辅相承的。我们只有坚持走学经典、教经典和践行经典,突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主题,我们的接班人才会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我们中华民族才能永葆青春,引领世界。
分享 转发
TOP
2#

弘扬中华文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则没有达到共识。中华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并且,由于经典能够保持原有的面貌,我们也就能够越过纷乱的现象,直面经典去获取中华文化的精华。近现代社会对中华文化的破坏,最典型地就是抛弃了中华经典。故,欲复兴中华文化,就必须推行中华经典教育。弘扬中华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读经。不仅仅是儿童读经,而是全民读经;不仅仅是读经,而且是尊孔读经。若读经之时,对以孔子为首的中华圣贤没有崇敬之心,就不会虚心接受圣贤的教导,不会将经典义理转变为信念。当代中国的尊孔读经与北洋军阀的尊孔读经目标与方式是不同的,当代中国的尊孔读经,其目标是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传统道德,在读经之时并不排斥对于西方文化的学习,读经时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一面高喊要弘扬中华文化,一面又反对读经,这是典型的南辕北辙行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