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制链接]

1#
1、原始农耕

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考古材料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和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局面,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除了粟、黍、水稻之外,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和大豆等。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是早期农耕聚落的一个典型,姜寨遗址所呈现的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表明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2、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的形式——炎黄传说

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50余年来,一系列考古文化遗址的发掘,使中华文明起源的许多具体情境日益变得清晰。我国各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遗址,普遍存在着大量的精致玉器,墓地和随葬品差别明显,显示出早期社会原始平等的关系已经被破坏,贵贱有别、高下有序的社会等级已经存在。古城、祭坛遗址以及成套的玉质礼器的出土,表明部族间的冲突已经激化,凌驾于一般聚落或部落之上的政治实体也已经产生。这些考古资料表明最迟在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漫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