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叔本华“悲观主义”之启发 [复制链接]

1#

上周的马原课老师谈到了尼采、罗素、萨特、波西瓦等几个哲学思想家,其中老师谈及了我最喜爱的哲学家叔本华,还说王国维之死是受到了他的“悲观主义”思想的影响,让人产生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过于负面的错觉。对此,我个人是保留意见的,我认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冷”是一种更好指导人们处事处己的思想。同样,信奉悲观主义的人并不代表其不能积极地生活。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哲学体系,继承了东方印度哲学、柏拉图哲学和康德哲学的精神。叔本华认为人生在世,快乐是梦是虚幻的,忧伤才是现实。对此,我极其赞同,只有认清现实的“悲剧本质”,才能更加淡然平和地生活,体验真正的愉悦。

自我高一偶然在图书馆读到叔本华《悲剧的诞生》起,我就开始被其独特的理论深深吸引,因为通过阅读了他的思想,我貌似为我生活中的许多困惑找到了答案。我经常疑惑为何生活中悲伤总多于快乐,就算获得了极大的快乐最终也落得个“乐极生悲”的后果。社会大时代吹捧的励志、竞争、追求财富和快乐的主流思想,都让我不禁疑惑自己是否太过于格格不入。但通过叔本华的思想,我启发到,悲剧不是负面的,而欢乐才是,人生应该是去极大努力地避免痛苦,而不是去追求快乐,一切乞求快乐的举动只会让人掉入痛苦的恶性循环的深渊。

叔本华悲观思想的启发使我改变很多,我开始慢慢地去学会修心,让自己平和处事。生活中,我通过阅读,音乐,绘画,运动,摄影,写字,写作,骑行,旅游来避免生活的枯燥与痛苦,并以此来丰富自我、平和内心,实践叔本华悲观主义所推崇的独处和自省,避免生活中无谓的纷扰,更好地去尽力发挥自己的个人品质。我不再去主动参加各种与自己无关的喧嚣的校园活动,不再去为了挣得一个职务或奖励光芒四射,亦或是与身边人泛泛而交,拓展所谓“人脉”,去抓住任何所能用的机会来表现自我。也许许多人觉得我这样的做法过于“出世”,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但现实是我通过叔本华的思想指导自己生活,我却获得了更多,我身边不再是许多点头之交,而是会出现若干志同道合的知心好友,我不用再去费尽心思追求“向上”,而是会有很多人主动找我提供各种机会……如此,看清现实悲剧本质,不管好的坏得“一切都将是过眼云烟”,归于消亡。我不再时常因追求快乐不得,对人生感到迷茫抑或烦恼,而是更加云淡风轻,体验生活的美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