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可道之道 [复制链接]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儌。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是《道德经》的第一章,也是《道德经》的总纲。老子开门见山的引出了核心思想”道”,千百年来我们为之迷惑,不断地探讨,争论什么是”道”? 我以为,道,可道绝非是”说道”的意思,也不会是道理,门道的意思。道理,门道之现代含义应该是道德经面世后创造形成的。副词非常也不是道的定语。所以,道字只能是道路的道。老子首先提出了道字,但又马上否定了道字的原意。老子告诉人们:‘道路的道,不是我现在赋予的衡道、常道的道。道这个名字含义也不是我现在所赋予的恒道、常道的事物运动规律的意义。老子经过前二十四章的充分的阐释、描绘,才在二十五章作了定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曰大,大曰筮,筮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一,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指之而弗得的奥妙,老子把它称作”无”,无即道。其二,道法自然,是天然之道,自然之道,独立而不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其三,道神秘莫测,奥妙无穷,回旋往复,广大无边,永无休止,与世长存,可以称为大的只有道。其四,道生万物,道生天地人,道为万物之宗,万物之主,道为天地之母。其五,道无亲无疏,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道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天道无亲,恒与善人。”世间万事万物无一能逃脱道的主宰和监督。道”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这里讲了道与人和物的形影不离的紧密关系,谁都挣脱不了道的控制和管教。人只能循道行事,”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人不能改变规律,改变道。不能挑战道,违背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你违背道,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道的无情的惩罚,叫你一败涂地,一事无成。你遵循道,道就会为你”解其纷”,排除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就可以”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神殃,是谓袭常”,”和其光,同其尘,”为你照亮前进的道路,使你取得胜利,事业有成。实事求是的”是”就是道,是就是客观规律,是真理。毛泽东主席说:”成功了的便是正确的,失败了的便是错误的。”成功了的,就是你的行为符合道。失败了的,就是你的行为违背了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研究,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奥秘,也就是道,诸如天文,地理,动物学,植物学,经济学,社会学,战争学等。当然,一些独门要道也是道。诸如:医道,拳道,养生之道,生财之道,处世之道,用人之道等,都属于道的范畴。除了这些已知之迷,还有大量的未解之谜。这些已知之迷和未解之谜的总和就是老子的”道”。那些已知之谜,已经成为人类的知识财富,成为人类的精神产品。那些未知之谜,还有待人类发挥精神的主观能动性,去探讨,去研究。老子在《道德经》中为人类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研究道的方法。老子叫人们”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浊而静之,徐清;安而动之,徐生。”天物芸芸,万物并作。纷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本身不会把它们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奥妙、规律,明明白白的告诉人们。所以,老子要人们在万事万物不言的情况下行不言之教,守静笃,致虚极,冷静观察,细心研究。”浊而静之,徐清;安而动之,徐生。”从它们的生生灭灭,兴衰成败中去探究、摸索,探讨,总结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性。万物并作都会有一个归宿,”各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人们的社会活动最终都会有一个结局,”各归于其根。”顺道者昌,胜;逆道者败,亡。从不同行动的不同结局中,总结兴衰成败的原因,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老子之所谓”常”、”道”。”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只要掌握了道,就可以保证”没身不殆”。老子还提出:”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这就是以点代面的研究道的方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老子的道是天之道,自然之道,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如此看来,老子的”道” 没有半点宗教色彩,没有半点神的意志,更像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那么由此看来,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讲道的性质:道是规律,但它不是一般的规律。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讲道名字的性质:道是规律的名字,但它不是一般规律的名字。那什么是道呢?接下来就是讲道的定义:无是天地之始,有是万物之母。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从由无产生,而后变为有。有,又是新事物变化的无,然后又变为新事物的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