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为什么要学“礼" [复制链接]

1#
我们常称一些谦谦君子说,真是彬彬有礼。 而对那些缺少修养,且喜弄是非的人说,此人好无礼。这是我们一般人对礼的理解。我们常说中国人是礼仪之邦,讲礼尚往来。但现在我们已经对礼所知甚少,所了相互送礼物,就差不多不知礼是什么了。
      
在学校老师也从未正式的给我们讲“礼”。我们已经在长期的起心动念中养成了自大自狂,比如,"我爸是李刚”甚至连父母也不恭敬,连老师也不在话下,更何况平常一般人,心中完全是老子天下第一。真的,有几个人是对别人真心服服帖帖的,恐怕半个没有。追明星是一阵子热,学英雄要学虚拟的小说人物,现世的专家教授,能批的尽量批,很少对别人的长处恭恭敬敬。这是什么,这就是无礼。
曰:今之君子,胡莫行之也?孔子曰:今之君子,好实无厌,淫德不倦,荒怠敖慢,固民是尽,午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今之君子,莫为礼也。”孔子说 ,为什么现在人不能行礼,就是因不好德而好淫逸之事,放怠傲慢,所以不喜欢礼。 礼法,确实不能对那些不想修身的人说。因为这些人心术不正,以礼之形式而做非礼之事。也就是说,他们不是拿礼法来函养自己,或以德来规顺众人。在他们眼里,礼法只是一种权术。这些人误用了礼,非干礼法本身问题。 《礼记》详细记载了礼法,有人误认礼只是一种形式,其实看法根本是错误的。礼法其实是一百科全书,记载了祭祀、婚嫁、丧事、及习俗,以及国家的仪规等,记载了季节月令及所应从事的礼仪,甚至涉及了农耕、田猎、稼穑、捕鱼等所应从之礼,很详细。这些知识涉及到天文地理、节候变化,也涉及人与自然应如何和谐相处,实在值得人们好好研究
      
比如孝道方面:“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小孩的教要从小教起,从幼子开始就经教他不要邪诳,懂简朴。站立都要规矩,则形正心也正。对长者要恭敬。
      
又“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可见过去对师之礼是非常重视恭敬的。另外《礼记》也记载了许多接待客人,以及男女之间、嫂叔、姑、姊、妹等应有的礼,是应该研究的。
        
礼的作用能使人处处慎微,知道自己微小的心理变化,能很好地防止各种恶的心理。比如我们看到师长站着,有些人就会不顾而自己坐着,这就是对师有种微妙的不敬。普通人不重视,因为修养层次低,心理觉察粗劣,所以不会懂得。那些修养好的人,他们马上会觉察,觉察自己心不诚敬而失礼了。所以,如果真想修养的人,应从一些小事的礼节上做起,微细的行为都能体现对别人的尊敬程度。
        
心的行为是需要通过形式来表达的,这种合适的表达行为就是礼,我们善良的人都应该学学这些生活上的礼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