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叔本华与悲观主义 [复制链接]

1#
    亚瑟•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生于公园1788年。他是唯意志主意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忘我。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今日的格但斯克,生活在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溺水去世。母亲约翰娜•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叔本华与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终关系破裂。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1860年,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有时被解释是受他的家庭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他的父亲易怒而忧郁,他的母亲自私而冷漠,但这不是从他的哲学层面上来谈讨的。他认为无论一个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根本上的痛苦,乐天派只是对现实的躲避,是自我欺骗所造成的假象。所以对悲观主义的怀疑者们只能从叔本华的形而上学上进行争论而不是争论悲观主义本身。
    叔本华的这种论调有时候使他被认为是虚无主义者,但事实上叔本华认为生命具有某种意义,虽然它是一种消极的意义。意志本身虽然无法逃避,但意志本身却体现了某种意义。
    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以叔本华的理论评宋词;还曾借助其理论发展了红学,成就颇高。
    总之,叔本华是人类发展中闪耀的恒星,他的思想不应该被玷污和抹黑,他的理念永远值得人们去深深思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