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总坛 [复制链接]

1#
       《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古人还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它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墨子曰:“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君子之道包括: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自身具备的。凡是存在于内心的,是无穷的慈爱;举止与身体的,是无比的谦恭;谈说于嘴上的,是无比的雅驯。
    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 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这些告诉我们,学习中华义理是我们修身与成就事业的迫切需要。
最后编辑赵娜 最后编辑于 2015-06-25 20:30:03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