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道先于人存在于自然,人们行于世要适应天道,适应天道就要以最原始的状态去对待。“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认为道者、德者就如这世间的婴儿,是未经雕琢的、是完全自然的,其善恶都来自自然。道也是最初始的,具有唯一性的。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并且行事应具有无主观性,要求某人某事物具有无主观性也是自律的过程。“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老子重虚静、重无为。人有私有欲,要到达无忧状态就要克制人的私心、欲望,要见素抱朴就要实现无为的修养功夫。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主张人的精神生活肉体生活都要合在天道一个方向上去做。人要能清静能忍耐,才能致柔,最合乎天道的莫非婴儿,如果人能学习婴儿生活处事就能做到顺从天道之自然。心如若不虚静就不通明,为使心通明就要涤除心中的私与欲,使个人本心上没有瑕疵就自然能够将天地之间的真理参个通透。老子在政治上的观点也存在于此,老子强调无为而治,是说在爱民治国的过程当中也要遵循自然之理。“天门者,心也;雌者,言其主静而和柔也。”在天下作乱之际,要治国就要顺从天道,雌之者,顺从也,主虚静且和柔,唯此才能顺应道国家才能得以治理。明白四达即能够做到虚静通明,能够将天下之事、人之本心看个通透的人纵使是不使用任何的法律法规也能治国。圣人之行事是民众根本无法感觉其在行事,却实在在圣人之行中得益。大而化之就是一种无为之法,无为并不是没有任何的作为,而是行于无形,使行循天地之理、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