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而孝道又是所有美德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价值观,正所谓:以孝修身,以孝为人,以孝齐家,以孝立业,以孝治国,以孝安天下就涵盖了人处世的哲学及人生观。而无论是“齐家”、“立业”、“治国”还是“安天下”等,中华孝道的根基在于子女对父母行孝,感恩于长辈;父母对子女慈爱,延续家族血脉相传,维护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让社会的细胞家庭保持最大的稳定和升华。所以在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弟子规》、《孝经》等经典中,均把孝敬父母作为重点论述的内容。
孝德教育,它的基本内涵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核心理念是通过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培养爱心,学会感恩。新时期的孝德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
目前的青少年孝德教育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影响和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出现两种不同的认识形态,一是全盘否定,认为传统孝道弘扬的是封建主义思想,禁锢了人人之间的平等意识,强调了等级、宗法制度不利于法治社会,阻碍了青少年发展。另一种则是不加批判地完全继承或不与时俱进解读。如现今一些地方兴起的开展诵读《弟子规》《孝经》等经典活动,青少年在学习中华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也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所以几千多年来中国传统孝文化,虽经很多倡导的理论与做法,至今仍是光照世界的美德,但有些也富含封建糟粕,阻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如:用“孝”,维系着的宗法等级制社会的关系,用单纯的人伦之间关系取代社会主义法制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其糟粕,淬其精华。
另外,由于中国城市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使家庭“非常6+1”现象凸显其家庭教育缺陷。长辈充当了家庭保姆,而子女却过着唯我独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认为长辈给予自己的一切是理所应当的,对长辈情感需求与生活照顾却漠不关心,缺乏基本孝德原则和规范。虽然有的学校也在尝试着进行孝道教育,如给父母“洗脚”、“下跪”等,只是作为表象作秀而已。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孝德教育内容、途径与方法已成为了学校德育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