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对“礼”的讲究历史悠久 ,很早即把“礼仪”一词提升为一种社会典章制 度和道德教化要求 ,仁、义、礼、智、信被称为“五常” 。最早记载中国古代礼制的著名典籍有三部 :《周礼》、
《仪礼》 、《札记》,统称“三礼” 。其中《周礼》主要记载典章制度,《仪礼》偏重于规定人们的行为规范 ,《礼记》则是对古代礼仪的阐释性说 明。其后 ,中国古 代礼制不断发展和完善 ,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核 心内容之一。
礼仪在现代生活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 色,见面有见面的礼节 ,吃饭有吃饭的规矩 ,特别 是在正式的社交场合 ,讲礼重仪更成了对人的基 本要求 。可以说 ,在现代生活中,“知礼仪”几乎已 成为“文明”的代用词 。由此可见,所谓礼仪,既指 一定社会或时代的典章制度 ,也指人们在长期的 社会生活交往中形成的 、为人们所认同和尊重的 律己敬人 、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程式 的总和。而公关礼仪,就是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中 所必须遵循的礼仪程式或规范。当今世界,尽管各 国社会形态各不相同 ,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等 ,民 族人口有多寡之别 ,国家有大小之分,但是有一点 是共同的 ,即文明民族都很注重礼仪礼节。一个文 明程度越高的国家或民族 ,其国民就越知礼仪重 礼节,其国际形象就越佳。当代大学生应该是既掌 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 ,又具有一定礼仪修养的综 合性人才 。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 响。心理学家约翰 •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 ,那些 懂得以造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 题和处理生活中烦 心事的学子 ,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 人,更富有同情心 ,朋友更多,学习成绩更好 。戴 尔 •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 •道南与约翰 •麦 克斯韦尔合著的 《成功的策略》 都导出同一条公 式 :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 和处世技巧 。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 ,在交往中
获得友谊 ,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 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迫 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成功地走向社 会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 知识 ,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遵循相互尊重 、诚信 真挚 、言行适度 、平等友爱等原则 ,就能很快与交 往对象建立起和谐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礼仪问题 及其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 “自我封闭” 的倾 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 。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 形成的“依赖他人 、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 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 、利用他人 、个人 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 ,偏离友谊“无私 、平等 、 尊重”的根本原则。
缺乏社交的技巧 ,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 思想 ,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缺乏共同 的兴趣和爱好等 ,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 范围狭窄。
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 , 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 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 ,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 正常的现象 。
不懂得各种场合的社交礼仪 ,不懂得如何更 好地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 。从大学生就业职场得 出的数据,80% 以上的学生在面试过程中不能很 好地发挥自己本身的优势,普遍表现为心理素质 较差,基本社交礼仪缺乏 。
仪容和日常卫生观念淡漠 ,仪容仪表遭遇,着 装不符合自己的气质个性,没有因时间 、地点 、场 合准确着装 。
(二)产生的原因。
家庭与教育制度的原因。一般来说,礼仪教 育呈现为由外到内 、由低到高的一个递进过程。毫 无疑问,礼仪教育应当从小抓起 ,因而,学前阶段 与小学中学阶段恰当的礼仪教育可谓至关重要 。 遗憾的是 ,在我国应试教育尚未得到彻底改革的 大背景下,是否用功读书,是否分数排名在前 ,几 乎成了人们判断一个中 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当家长们为孩子考入某所大学特别是重点大 学而欢欣鼓舞以至松口气的时候,是否也能同时 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孩子是否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健全孩子。大学生尤其是刚刚从高中毕业 ,初步踏 进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 ,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了 各种希望和期待,但同时也拥有太多的迷惘。事实 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高校教育 、管理上的原因 。应当承认,一些 高校的决策 、管理部门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 视和切实有力的措施 ,没有做好中学和大学两个 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的过度工作 ,没有做好学生转 型的引导工作。当一个高中生迈进大学校门的时 候,即开始由“断奶期”进入“轻松期” 。所谓“断奶 期”,指完全离开父母开始相对独立 ,生活与学习 开始自理;所谓“轻松期”,指刚从高考的桓桔中挣 脱出来,新的学习压力相对来说没那么大 ,从而感 到一种多年来未有的轻松 。处于“断奶期”、“轻松 期” 与青春期的大学生开始不再安于以往的苦读 和封闭的校园生活 ,他们有条件 、有时间 、有精力 通过不同的渠道 、途径 ,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很精 彩”。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 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表现出“自 我封闭”的倾向 。时常出现“孤独寂寞” 、“没有朋 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 的。但较为普遍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没有 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 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 、不平等 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 、个人中心 、求全责备”等倾向 , 偏离“友谊 、无私 、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 面是缺乏基本社交的技巧 ,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 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缺乏 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 ,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 交际范围狭窄 。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
寞 ,缺少朋友,形成 些心理障碍 ,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公关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 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 ,积累交往经验 ,在交 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 、诚信真挚 、言行适度 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 ,使他们觉得你 是熟悉他们 、理解他们 、尊重他们 。因此无论是学 生自己 ,还是他们所就读的大学 ,都应该在大一的 时候,做好思想转换工作。意识到大学不仅要求学 生在学习上取得突破,在生活上,也必须得到很好 的调整,以期在大学的四年学习和生活中 ,将自己 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