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华义理经典 [复制链接]

1#
智慧不等同于知识。智慧是主体的、内在化的, 获得智慧有两个途径:一是由自己的直接的生命体证而获得;二是来自于圣贤的间接的生命体证。一个人生存在有限的时空中,生命体证是极其有限的,因而智慧是有限的。在中华民族上万年文明发展历史过程中,无数圣贤英烈通过自己的生命体证而获得的智慧,保存于中华义理经典之中。故,通过中华义理经典教育,使历代圣贤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国有一个道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继不绝,我的思想基础,就是这个道统,我的革命,就是继承这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 伏羲 、女娲、黄帝、炎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康有为、孙中山等历代圣贤,为我们构建了博大精深的智慧体系。
     只要我们通过中华义理经典教育进入到这个智慧体系中,我们个人的智慧就在圣贤智慧的浸润中不断成长。孟母三迁的故事是说,孟母带着孟子依次迁到坟地、集市、学校,现代人很容易模仿,而最根本是是孟母带着孟子迁进圣贤精神家园,孟子拜孔子的孙子子思为师,修习孔子之道,此为第四迁。这是现代人意识不到的。
    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历代圣贤思想的结晶。学习并记诵传统文化经典,让大量经典语句积存于自己的意识中,通过自己的体悟与思考,就转变成自己的思想,自己也就成为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有思想有智慧的人,在面对任何问题时,就能够独立地进行思考并求得正确的解决办法。在有知识积累和思想积淀的前提下,才能厚积薄发,才能进行创造活动。蒋庆先生说:“中国文化的复兴必须从娃娃抓起,儿童背诵中华文化经典,从小在心中埋下中国圣贤义理之学的种子,长大成人后自然会明白中国历代圣贤教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懂得内圣外王、成己成物、知性知天的道理,从而固守之、践履之、证成之,将圣贤的教诲融入自己生命成长的历程,积极地去参与历史文化的大创造,努力做到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