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角度 [复制链接]

1#
耶稣的博爱与孔子的"仁"不同,而与墨于的"兼爱"有相类之处。墨子曾被孟子批评为"无父"的"禽兽", 此话对于墨于尚有点冤枉,而对于耶稣却一点也不冤枉。 因为比起墨子的纵向的伦理来,耶稣的伦理的显著特色就是其横向性。耶稣固然让人"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但是,除了神之外,其他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如果说有什么不平等的话,那么就是"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与孔子的"仁"正好相反。不过,按照耶稣 "爱你的仇敌"的教训,其"爱人如己"的诫命就是毫无差等地博爱众生,从而与孔子"爱有差等"的"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形成了重大的差别。如果说基督教也有一个大家庭的话,那么,除了家长耶和华和耶稣(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之外,其他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是应该"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兄弟妹妹。所以孔子说:"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  耶稣本人就称呼"圣母"马利亚为"妇人"。有一次,"耶稣还对众人说话的时候,不料他母亲和他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他说话。有人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你说话。'他却回答那人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就伸手指着门徒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从耶稣的教训中,可以看到人格平等的观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