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孔孟儒学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就载: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为德之本的思想在儒家其他著作里也有所反映。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认为孝是仁的基础。孟子则说:“亲亲,仁也。” 又说:“仁之实,事亲是也。” 将侍老奉亲之孝作为仁的实质。《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载:“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指出“孝”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一切德行的大经大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根本法则。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仁者爱人”是孔子对仁的简明概括。而他又认为 “孝”是“仁”的基础,“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既然孝道观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最高道德准则,那么,为了这种理念价值的推行,就必然有一些最具体最直接的行为要求。

分享 转发
TOP
2#

     ”孝“在百度上主要是这么解释的: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

     父母给以我生命,养育我整整几千个日日夜夜,他们不图回报,只盼我能有个好的归宿,少时的我年少轻狂,做了很多对不起父母的事,也总是和爸妈吵吵闹闹,时间走得飞快等我渐渐长大时,父母却在渐渐衰老,等道我真正理解父母时,所有的往事都成了记忆,失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我想我的父母,如果时间还会倒退,我宁愿把我所有的生命换成一年来好好的做一个乖宝宝,好好孝敬父母;如果生命可以轮回,我希望下辈子做父母的父母,好好照顾他们。对他们说我爱他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