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其人其书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是鲁国邹县人,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游说齐宣王和梁惠王。当时社会,秦用商鞅变法,魏楚用吴起变法,齐宣王用孙膑田忌,天下诸侯纷纷合纵连横,攻城掠地,以攻占胜利为贤明,与孟子仁政王道思想相违,齐宣梁惠以孟子迂腐空远,不切实际而不重用他。
孟子与门徒退而著书,作《孟子》七章。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孟子》有三万五千多字,被赵岐整理过的《孟子》,在先秦著作中是比较“纯净”的一本书,窜入内容很少。
孟子性善论,王道思想比较理想主义,但是义利之辩很精彩,太史公也给予高度评价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